好在寶根的臉不好服眾,但他的名字可以。
同齡人幾乎都當過他這個六條杠的兵。
有這個名頭在,在場的知青們都沒一個人敢看輕他。
恰其木大隊的農田不多,村裡不出去放牧的老人和孩子開墾店裡五十多畝地,多數也是蔬菜和麥子。
知青們不會放牧,先後開墾了二十畝地和五畝菜地,人和地雖然越來越多,但依舊年年入不敷出。
人人都是大隊裡的欠債戶。
張寶根捏了把田裡的泥土,眉頭也皺得厲害,因為這土輕輕一捏就是灰土,一點都不沾手。
“水源距離這裡多遠?”
他記得這裡應該有葉爾羌河的支流經過。
夏德民指了指西邊。
“大約還有七百多米,可惜全程都是風化岩石區域,土壤很少。”
“我去那邊打水往返需要走很久。”
“去年我帶著大家打造木槽想把水引過那片區域,可中間有道石梁繞不過。”
張寶根當即決定去看看。
......
這是一道天然形成的石梁,是整個岩石橫斷麵最矮的地方,但也有三米多高、四米多寬!
“我們考慮過腳踩翻車,但被大家否決了。”
老夏指了下頭頂的太陽。
“這片岩石地帶聚熱效應很強,人在這裡最多踩二十分鐘就會中暑。”
“水車也不行,因為水流不夠深,而且我們也沒那個經費。”
張寶根在這裡才轉了七八分鐘,身上的汗如湧泉似的。
他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裡。
“今天先看到這裡,過幾天我們八連一起去駐地聚聚,”張寶根在本子上寫著字,又笑著對所有人說了一句,“差點忘了,大家被臨時借調到八連,每個月會多五塊的邊疆津貼。”
幾個女知青差點沒忍住高興到跳起來。
離開知青點,張寶根找賽買提大爺借了一匹馬——連隊的新駐地距離這裡還有八公裡左右,中間有一半是沙子。
這馬年紀有點大,走路四平八穩的,弄得寶根在馬背上差點睡著。
......
新駐地有點慘。
一片新建的地窩子和一個旗杆,外加一米高的土牆。
打水點是個小泉眼,要把桶放下去七八米才能打到,知青們總懷疑這口泉眼到了明天就會徹底乾涸。
六十多個灰土土臉的年輕人打起精神列隊歡迎他們的頂頭上司。
年紀輕輕的寶根同誌。
人的名樹的影,臉嫩不怕,估計這連長是個有本事的。
寶根看著自己手下六十多號“新兵”露出了狼外婆一般的微笑。
新兵好啊,熱情又好忽悠!
喜歡六零大雜院,我八歲二十年工齡?請大家收藏:()六零大雜院,我八歲二十年工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