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單獨駐紮在葉城東北隔壁的紅旗八連,修路和開礦有時需要使用到雷管,所以連部倉庫裡放著上百斤雷管。
有雷管的幫忙,炸開地下河入口的事很簡單。
在裂開的大口子下頭,六七米寬的河水從地麵之下六米左右的岩洞裡噴薄而出,落入漆黑一片的地下河道裡。
聲如巨雷。
開打地下河的蓋子隻花了一天,但想要把發電機裝上去卻不是那麼簡單。
一群知青抓耳撓腮乾了四五天結果一直沒成功。
最後還是方紅軍出馬,去小海子農墾區找到他的老戰友,借了幾個有經驗的安裝師傅過來忙了三天才裝好。
電流出現的那一刻正好是傍晚。
隻見橘黃色的沙漠邊緣,昏黃與黑暗的交接之處,一盞盞橘黃色的燈泡在連部裡挨個亮了起來。
男女知青們圍著燈泡看了半天,直到眼花才肯作罷。
倒不是他們沒見過這個,不過是太過興奮而已。
有了電,車間和宿舍在晚間可以做的事情便多了起來。
不過寶根沒有急著搞三班倒生產,一是人手不夠二是原料跟不上,而且兵團征文那邊馬上就要截稿。
他必須在這幾天審定完所有人的稿子。
兵團這次征文說是不限人員都可以投稿,聽說參與的人很多。
聽說就連師部警備連也有一小半參加了這個活動。
紅旗八連是極少數幾個全員參與的連級單位,所以張寶根幫忙修訂稿件的工作相當大。
一口氣忙了三天,帶著兩個黑眼圈的他總算是完成了所有的稿件修改工作。
其中最讓他滿意的是餘蓉、任耕農和範紅章的文章,馮碧雲的文章也大有長進。
發下去讓大家認認真真的各自謄抄一遍,張寶根倒頭就睡,全部稿件由方紅軍帶著人直接送去師部郵局。
多跑點冤枉路不算啥,張寶根覺得還是穩妥點好。
......
石河。
兵團總部某大會議室。
上百人在這裡走來走去,桌子上全是各式各樣的信件,如山似海。
時不時的還有人背著麻袋進來,將新到的信件傾倒在桌麵上。
現場總負責的人看了一眼牆上的時鐘,又拖延了半個小時這才宣布征文活動正式截稿。
審稿需要整整一周時間,很多調來的評委都做好了熬夜的準備。
有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忽然咦了一聲。
“誒,這個連隊投稿的人很全啊!”
坐在他對麵的同事頭也沒抬,語氣裡帶著笑意。
“積極性算是不錯,不過,嗬嗬,給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而且啊,幾乎沒幾篇能入初選的。”
中年人沒有立即回答同事的話,而是認真的把手裡的一份稿子看完,接著又看了第二份稿子。
“嗯,還不錯,這兩份稿子比起我之前看的都要高出一截。”
“敘事角度都是從國際開始的,難得啊。”
他的同事依舊沒有抬頭,而是隨手將手裡的一份稿子放進了不合格的簍子裡。
“我估計你現在看到的就是他們全連選出來最好的兩篇。”
中年人覺得自己同事說的有理,大概這就是事實。
於是他開始看第三篇稿子。
片刻之後,他猛然抓起手邊的信封看了看發信的地址。
“第三師直屬紅旗八連?”
“等等、等等,我先看看下一篇。”
十分鐘後,中年人興奮的彈了彈手裡的稿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