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張寶根發現自己媳婦兒在大院的秤上不停上上下下的。
“媳婦兒,彆稱了,你呀,年齡永遠十八歲,體重永遠永遠都是九十八斤!”
身高一米六八的伊白梅沒好氣的拍了他幾下。
“還九十八了,我都一百零五了!都怪你!”
正巧陳玉華推著單車從堂屋裡出來,聞言笑著打趣他倆。
“寶根,你擱家偷偷做什麼給梅子吃呢?能這麼壓秤的!”
張寶根一邊招呼梅子上他的單車後座,一邊老實向家長交代問題。
“也沒做啥,就是醋溜老井蓋和土豆炒鉛球,梅子可愛吃了……。”
把徐娘半老的陳玉華逗得花枝亂顫。
“哎喲,井蓋兒和鉛球,怪不得那麼壓秤!”
當著陳玉華的麵,梅子沒好意思當麵收拾張寶根,直到兩人出了胡同口。
一路騎車打打鬨鬨,把梅子送到了上班的地方。
梅子跳下車,又替他整了整圍巾和領子。
“你可彆忘了,明兒是宮愛珍和關泰山的好日子,今天去了單位就請假,下班了彆往家去,直接往關家去幫忙收拾屋子。”
“你也不用接我,我和劉思敏約好了去宮愛珍家幫忙。”
“得嘞。”
張寶根蹬著單車直奔特籌科而去。
再次臨近國慶科裡的好事不老少,尤其是第六室。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對於張寶根來說也是一樣。
之前他四處搗鼓看似沒什麼具體目的,但實際當這些成果彙集起來之後,卻讓張寶根的眼睛慢慢亮了起來。
激光製導、高端晶體管和高端芯片,再加上國內有那麼一位空氣動力學的擎天之柱,他心心念念的第二代激光製導炸彈似乎就差三把火了。
一把火是天上飛的衛星,第二把火是將強五進行激光製導改造。
最後一把火便是陀螺穩定儀。
激光製導炸彈正式投入使用是在一九六七年,阿美尼卡在安南戰場用激光製導炸彈摧毀了清水大橋。
但那隻是第一代的激光製導炸彈。
用的是風標式導引頭,追蹤目標用的是速度追蹤法。
也就是說戰機在投擲激光製導炸彈的時候,必須保持穩定的速度和姿態,很容易受到氣流的影響。
一旦氣流多變或者遭遇敵情導致戰機不得不再次重新進入攻擊位置重新計算攻擊軌跡。
張寶根沒有看上五年前的阿美尼卡技術。
他準備來個彎道超車,直接上第二代。
用陀螺儀穩定式引導頭,采取比例定位法。
這種激光製導炸彈甚至能攻擊低速的移動目標。
就連老美也是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才完成了第二代的研發。
強五是國內前年才服役的最新對地攻擊強擊機,雖然比不上其他強國的戰鬥機那麼先進,但如果能配上第二代激光製導炸彈,嘖嘖嘖嘖。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餘萍送來了一封簡短的信件。
這是張寶根將自己真正的計劃上交之後得到的第一份答複。
張寶根沒有想到這封信居然是那位q姓老人寫給他的,信裡隻提了一件事:“你的計劃其他的都好說,晶體管、電子管的小型化和高端化,國內已經基本能達到。了不起可以犧牲強五的部分載荷。唯獨那個小型化、高精度且能承載高強度過載的陀螺儀,才是最大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