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安穩度過之後,1975年的春天,陽光暖暖地灑在趙家的自留地上。這一年,年僅4歲卻透著機靈勁兒的趙悅,指揮著奶奶在自家那片寬敞的自留地裡種上了大量的南瓜和玉米。由於家裡男孩多,人口多,分到的自留地麵積頗為可觀,這為種植農作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南瓜苗在溫暖的春風中茁壯成長,嫩綠的葉片舒展著,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活力。玉米也不甘示弱,挺拔的秸稈節節攀升,吐出的纓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趙悅心裡清楚,這些農作物不僅是一家人餐桌上的美食,更是家裡養殖的豬和家禽的優質飼料。有了這些,家裡的豬在打豬草之外,還能吃得膘肥體壯。而之前曆經波折保存下來的雞群,在良好的環境和充足的食物供給下,也越發精神。
再說鴨子,家門前的那條河,成了鴨子們的歡樂天堂。趙悅把照顧鴨子的任務交給了大伯家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每天清晨,小哥哥小姐姐們就會趕著鴨子來到河邊,鴨子們“嘎嘎”叫著,歡快地衝進河裡,或覓食,或嬉戲。有時候,鴨子們起得早,在鴨圈裡就下了蛋;但要是鴨子放得早了,它們便會把蛋下在河邊的河坎裡。每天,小哥哥小姐姐們不僅要負責攆鴨子、養鴨子,還要仔細地在河邊尋找鴨蛋,收獲滿滿時,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
就這樣,靠著養殖和這些農作物,趙家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趙悅的機靈和能乾,讓這個家在生活水平上比屯子裡的其他人都要高出一些。每年,家裡都會醃製鹹鴨蛋和鹹雞蛋,這些醃製的蛋類,不僅是自家餐桌上的美味,更是維係家族情誼的紐帶。
春天,萬物複蘇,趙悅會讓奶奶帶上精心醃製的鹹雞蛋,送去給姥姥和姥爺。秋天,收獲的季節,鹹鴨蛋又成了饋贈的佳品。到了過年,這份心意更是不會缺席。八月十五,正是吃小筍雞的時候,趙悅總會挑上好幾隻肥美的小筍雞,讓奶奶給姥爺送去。
奶奶雖然有些不舍得這些自家辛苦勞作得來的美食,但麵對年僅4歲卻如此懂事的趙悅,總是拗不過他。趙悅總會跟奶奶耐心地解釋:“奶奶,姥姥姥爺是從京城過來的,以後哥哥他們說不定都需要姥爺的幫助呢,咱們要跟姥姥家搞好關係呀。”看著這個聰明伶俐,說出大人般話語的小機靈鬼,奶奶的心中滿是疼愛與欣慰,每次都會笑著答應趙悅,帶上禮物去看望姥姥和姥爺。
日子一天天過去,趙悅在這樣溫馨而忙碌的家庭氛圍中漸漸長大,他的聰明才智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也愈發凸顯。
1975年,剛滿5歲的趙悅,已然成了家裡的“小當家”。她偶然間發現,當地生長的半夏是一味頗有名氣的中藥材。半夏模樣獨特,白白的,如同獨蒜大小,在田間悄然生長。
有一回,村裡又傳出因家庭矛盾,有人誤食半夏出事的消息,這讓趙悅格外上心。看著家中一群眼巴巴盼著過上好日子的孩子,她靈機一動,一個想法在心底悄然成型。
趙悅先是拉著自家兄弟姐妹,耐心地教他們辨認半夏:“大家看,這白白圓圓的,就是半夏,咱們以後就靠它幫家裡改善生活啦。”孩子們學得認真,很快就掌握了訣竅。此後,每到大人們犁田耙地、鋤草勞作時,趙悅就帶著孩子們跟在後麵。他們瞪大眼睛,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藏著半夏的角落,小小的身影在田間穿梭忙碌。
起初,隻有趙家的孩子在撿半夏。趙家孩子乾活利落,收獲頗豐,曬乾的半夏堆成了小山。村民們瞧在眼裡,漸漸心動起來。村裡大多姓趙,鄰裡間本就親近,見趙家靠撿半夏有了收益,其他人家的孩子也紛紛效仿。一時間,田間到處都是孩子們尋找半夏的身影。
趙悅看著這場景,心裡滿是成就感。她還細心地提醒大家:“半夏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最好,咱們可得抓緊時機,多撿一些。”在她的帶動下,整個青山村都掀起了撿半夏的熱潮。每到收獲時節,村裡家家戶戶門口都曬滿了半夏,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靠著這小小的半夏,村子裡的生活似乎也有了新的盼頭,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喜歡雪夜紅請大家收藏:()雪夜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