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趙悅小姑趙小靜憑借一家多方努力,終於順利進入縣城罐頭廠工作。初來乍到,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姑娘,麵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和複雜的工作流程,顯得格外青澀與懵懂。她時常犯錯,不是把產品包裝弄錯,就是在操作機器時手忙腳亂。
同事們的排擠也如陰霾般籠罩著她。有一次,一位老員工故意安排她去做一些繁瑣又累人的雜活,還在一旁冷嘲熱諷:“這農村來的,就是笨手笨腳,啥都不會。”趙小靜心裡委屈極了,但她想起家人為自己爭取這個工作機會的不易,便咬咬牙堅持下來。
好在家人成為她堅實的後盾。奶奶語重心長地教導她:“小靜啊,咱農村孩子不怕吃苦,在廠裡要多乾活,少說話,跟同事們好好相處。”爸爸也利用自己的人脈,向廠裡熟悉的人打聽情況,為趙小靜出謀劃策。趙悅更是頻繁叮囑小姑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聯係姥姥姥爺那邊的親戚,讓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上多多關照趙小靜。
趙小靜深知自己這個工作機會的珍貴,嫂子和侄子都沒能來到廠裡上班,她決心一定要好好表現。工廠組織夜裡學習,她每次都積極參加,哪怕白天工作已經疲憊不堪,也從不缺席。農村孩子能吃苦的勁兒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儘致。這兩年間,她不斷鍛煉自己,不僅工作越來越熟練,還積極要求進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隨著時間推移,趙小靜對縣城逐漸熟悉起來。她是個有眼力見的姑娘,每次過節回家,或者節後從家裡返回縣城,都會特意去趙悅姥姥家看望嫂子的爹娘,拎上一些自己從工資裡節省出來買的小禮物,十分孝敬。她心裡滿是感恩,深知這份工作來之不易。
趙小靜工資不高,剛開始每月隻有25塊錢,後來漲到28、29塊錢。除去必要的生活費和買幾件像樣衣服的開銷,剩下的錢她都小心攢著,一回到家就拿給媽媽。她雖然不明白趙悅為什麼總讓奶奶攢錢,但她相信趙悅的想法。
到了1977年,恢複高考的消息傳來,這在趙家掀起了一陣波瀾。小侄女,年紀雖小,卻展現出非凡的“領導能力”。她督促嫂子即便不上班、不去掙工分也要學習,還要求去部隊的小哥哥同樣不能懈怠。每天睡前,她像個小大人似的,讓家人們跟著她學習,背詩詞。
家人們一開始隻覺得這個四五歲的小孩好玩,為了逗她開心,同時也覺得她那裝出大人的表情十分可愛,便輕鬆地跟著學習。在山林間玩耍時,小侄女還會抽查大家背誦詩詞。誰也沒想到,當初看似玩笑般的學習,日後竟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趙小靜對小侄女的先見之明佩服不已,回想起自己在罐頭廠的成長,從初入廠時的艱難,到如今的得心應手,再看看家裡因為小侄女倡導學習而呈現出的積極氛圍,她心中感慨萬千。她知道,這個家在每個人的努力下,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家人之間相互的支持與鼓勵。在這個充滿希望的1977年,趙家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每個人都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在學習與奮鬥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喜歡雪夜紅請大家收藏:()雪夜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