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煉鋼鐵的第二個年頭,太平鎮所有能煉製岡炭的樹木幾乎被伐完。
書記章新月向縣裡打報告,縣裡明確指示,大煉鋼鐵是當前的首要工作,沒有燃料,可以到金城縣的大營山采伐。
章新月不敢怠慢,立即在太平鎮挑選了一百二十名青壯年,主要以團員為主,組織成“太平鎮鋼鐵突擊營”,浩浩蕩蕩地出征大營山。
鎮領導班子謹慎討論,最後一致同意由老革命鎮長李元善親自掛帥,擔任突擊營營長,帶領太平鎮這群熱血青年,徒步六十公裡進軍大營山。
他們星夜兼程,一路唱著革命歌曲,完全融化在大煉鋼鐵如火的激情中。
在這批熱血青年當中,太平村挑選了十名共青團參戰,其中包括柳青青的二姐柳超男,還有十六歲的賈仁慈。
大營山是金城縣小高爐土法煉製群眾運動的主戰場,縣裡為了完成省裡的指標,萬無一失的確保鋼鐵元帥升帳。
全縣農工商等各行業放下手中的活兒,全麵大煉鋼鐵,實行“大躍進”。
為了各自的目標,為了表達對上麵的無限忠誠,金城縣各路兵馬紛紛向綿延數百裡的大營山集結。
一時間,紅旗漫山遍野,戰鼓擂動,激情揚天,其氣勢,毫不遜色當年統領與將士們的勝利大會師。
“伐薪燒炭南山中……”
燒製岡炭是一種艱苦而的原始勞作,經過伐樹,再經過火煉,方成正果。
柳青青的二姐柳超男被編製在“金城縣太平鎮共青團突擊排”,不論晴天雨天,他們輪流著不分晝夜的砍伐。
在壯烈的歌聲當中,在響徹雲霄的呐喊聲中,樹木成片傾倒。
紅旗插遍了整個大營山,英雄的大營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鮮豔。
夜晚,大營山也是一片通紅,熱血青年們一邊勞作一邊吼著共同的調子:“躍進,躍進,再躍進!”
他們忘記了疲憊,臉上呈現的都是萬般興奮。
十六歲的柳超男在泥濘的山路上不停地摔倒不停的爬起,那一棵棵沒有生命的樹木沉重異常,時時壓得她隻能一步一步的向前挪。
很驚異柳超男那樣弱小的身軀,為什麼能承擔起那泰山般的負擔。
多年後,每當她回憶起在大營山的日子,她就熱淚盈眶,她說那時的她渾身充滿力量,力氣用之不竭。
其實我們都知道,是有一種信念給了他們無窮的力量:未來會美好。
在太平鎮這支熱血隊伍卷著鋪蓋扛著紅旗整裝待發的時候,太平鎮太平村村長賈新河悄悄的找到這支隊伍的統帥老紅軍李元善,將兒子賈仁慈托付給他,讓他一路照應。
李元善見賈仁慈年齡小,身體又比較單薄,如果上山伐樹,保不準就給累壞了。
後來千考慮萬考慮,李元善認為賈仁慈讀過初中,能寫會算,政治背景也不錯,就讓年紀輕輕的他當了夥食團管理員。
那年頭,錢和糧食是緊缺物資。
每天都有錢和糧食在手中經過,這讓年輕的賈仁慈既興奮又緊張。
開始一個星期,他兢兢業業,精打細算,把生活管理得很好。
兩個星期後,這些熱血青年感覺飯越來越少,菜也越來越差。
於是鄰村的幾個青年就多了一個心眼,他們暗中輪番監視賈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