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著半山腰上的桃老,深吸一口氣,毅然起身朝著平頂山走去。
眼前的石製山門古樸而威嚴,上麵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頭,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山門上方掛著一塊極為醒目的牌匾,三個鑲金大字“平頂山”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
山門處的大石頭上,筆直地插著一把劍。我心中一動,暗自思忖:想必這就是桃老贈予我的那把劍了吧。
我快步走上前去,雙手緊緊握住劍柄,暗暗運足力氣,準備奮力拔出這把劍。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這把劍竟然毫不費力地就被我拔了出來。
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盯著手中的劍,喃喃自語道:“這不對啊,怎麼會這麼容易?不需要什麼暗語,也不用解開機關?這和我想象的劇情發展不一樣啊!”
劍,自古以來就是聖品,至尊至貴,備受人們和神靈的尊崇。它是短兵的鼻祖,近身搏鬥的利器,因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常常被賦予神秘的色彩。
實際上,劍因其攜帶方便,佩戴起來英姿颯爽,使用時又迅猛快捷,所以無論是曆朝曆代的王公貴族、文人俠客,還是商賈百姓,都以持有一把劍為榮。
劍與劍術,在曆史上常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對於安身立命、行俠仗義都有著重要意義。它的光榮曆史源遠流長,深入人心,至今仍為世人所喜愛。
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軒轅黃帝時代。據《廣黃帝本行紀》記載:“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管子·地數篇》也提到:“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製之,以為劍鎧”。
從這兩種說法來看,黃帝和蚩尤似乎都已經開始製劍作為兵器。由此可以推斷,劍的誕生極為久遠,曆史悠久,被後人稱為“短兵之祖”,確實當之無愧。
劍作為古代兵器,分為長劍和短劍,長劍主要用於戰鬥,短劍則用於護身。劍還有“百兵之君”的美譽,因此,我對手中這把劍格外在意,仔細地觀察起來。
這是一把長劍,石頭上刻有一些文字,記載著一位歐冶子不知名子孫的事跡。
在華亞古代,春秋時期越國的歐冶子堪稱第一鑄劍師,他是龍泉寶劍的創始人,曾為越王允常、楚昭王鑄造過寶劍。
歐冶子的子孫也都擅長鍛造,越國的兵器鎧甲之所以能冠絕諸侯,與歐冶子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歐冶子一生鍛造了八把神兵,都是華亞古代的傳世珍品,他“第一鑄劍師”的稱號名不虛傳。
根據石頭上的記載,這把冷月劍是春秋時期歐冶子的一位在西漢時期極有作為的不知名子孫所鍛造的。
從春秋到西漢,相隔如此漫長的時間,竟然又出現了一位兵器鍛造奇才。
這位鍛造師不僅精通鍛造,還擅長劍術,他一共鍛造了七把寶劍,簡稱“七星劍”,而冷月劍是七星之首。
我心中一動,暗自思忖:晚上,天上隻有一個月亮,周圍卻有許多星星,冷月劍作為七星之首,倒也名副其實。
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得意,看來我這把劍還真是不簡單。
懷著好奇的心情,我仔細觀察起這把冷月劍。劍鞘呈銀色,泛著蒼白色的光澤,我握住劍莖,緩緩將劍從劍鞘中抽出。
劍鋒鋒利無比,雖然是普通的形狀,但目測其穿透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劍脊微微凸起,上麵刻著一條銀色的龍紋,龍頭朝向劍鋒的方向。
劍鍔很薄,但卻十分結實,與低凸的劍脊和鋒利的劍鋒相得益彰,能夠給予敵人極大的殺傷力。
看完劍身部分,我將劍插回石頭中,開始觀察劍柄。
劍莖呈扁形,握持起來十分方便,而且不容易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