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上過真正戰場的新兵蛋子,不管你是軍官還是什麼貴族......
在氣場上就完全無法和這些從塞維利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老兵相提並論。
當他的那幾個老同學,看到就連連部文書、戰地廚房和輜重隊的士兵身上都仿佛冒著‘血光’時,一個個都乖得跟小貓一樣,大氣都不敢哈。
莫林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執行命令那叫一個乾脆利落。
至於補充給1連的那些後備營士兵,雖然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但對於莫林來說新兵也有新兵的好處。
他們接受的訓練時間還不長,所以戰鬥思維和訓練模式都還沒有固化,方便莫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訓練和調教。
在下一場戰鬥來臨前,莫林希望自己的連隊至少能更加靈活一些。
他可不想看著這些年輕的士兵,排著隊去衝敵人的機槍陣地。
而那些經曆過巷戰考驗的老兵,則成了莫林推行新訓練模式最得力的助手。
連軍士長克勞斯,還有各排的排軍士、士官們,都會將莫林的每一個指令,完全不打折扣的執行下去。
很快,1連的補充兵員們就發現,他們開始接受一種和後方截然不同的訓練方式。
由於薩克森陸軍向來強調紀律,注重隊形訓練,所以這些後備營的士兵一直以來都在按照1906年版的《步兵訓練手冊》進行隊形訓練。
這TM已經是8年前的訓練手冊了。
而這個版本的隊形訓練,事實上和《1812年條令》、《1847條令》沒什麼區彆......
在後備營日常訓練中,占據更多時間的,就是這些看起來賞心悅目的密集隊形轉換、整齊劃一的行進、轉向......
以及如何按照指揮官的鼓點和旗語,進行精準的排槍齊射和發起衝鋒。
但莫林直接將這些傳統訓練內容大幅度壓縮,隻保留了用於維持組織度和紀律的基礎隊形訓練。
然後剔除了那些不可能在敵人火力麵前進行的密集隊形轉換......
而除了常規的基礎隊列、射擊和刺殺訓練外,1連士兵練得最多的就是體能,尤其是全副武裝長途拉練。
在傳統的薩克森帝國陸軍中,體能訓練的占比其實不低,全裝拉練也並不少見。
這些訓練的主要目,是為了保證部隊的基礎行軍速度和野外機動能力。
但在1連這邊除了基礎體能外,還加上大量更加激烈也更加貼近實戰的戰術機動訓練。
尤其是以小隊(兩個班)、排為單位的短距離衝刺、臥倒、匍匐前進等戰術動作。
這些被刻在莫林腦子裡的動作,被他一步步分解,並讓兩個文書照著自己的動作畫出了分解草圖,然後抄錄給了負責連隊訓練的士官們。
在他看來,薩克森士兵的基礎軍事素養,尤其是步槍的射擊精度,在整個歐羅巴大陸都是頂尖的,甚至可以當成典範來宣傳。
但他們的作戰思想和隊形,還完全停留在‘上個版本’。
那種排著密集隊形,敲著鼓點走向敵人機槍陣地的進攻方式,在未來的戰鬥中,純粹就是一種效率極高的自殺行為。
既然皇儲想要改革,那自己就先從自己的連隊開始著手,嘗試進行一些改變。
莫林讓連隊在作戰中以排為基本單位行動,3個排不再像過去一樣密集紮堆,而是拉開一定距離進行互相配合。
而各排內部,則反複演練小隊之間的協同配合,交替掩護。
他要求士兵們在衝鋒時,不再追求整齊劃一,而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以最快的速度接敵並消滅敵人。
這種訓練,對士兵體能的要求,是極其嚴苛的。
往往一次訓練下來,就要連續不斷地進行大量五十米、一百米甚至更長的全裝衝刺。
每日強度,完全是奔著榨乾士兵身體裡最後一絲力氣去的。
而訓練場上,連隊裡的各級士官就這麼聲嘶力竭地吼著口令,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戰術動作。
“快!快!快!你們跑起來的速度簡直比我祖母還慢!”
“臥倒!都給我把你們的屁股貼在地上!翹那麼高是想在戰場上被機槍打成兩截嗎?”
“3排!你們的火力掩護呢?為什麼攻擊隊伍已經衝上去了,你們還在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