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操結束後,學員們帶著一身薄汗返回宿舍,接下來的任務是整理內務。
對於蘇寒和李振這些從基層部隊摸爬滾打出來的軍官而言,整理內務是刻在骨子裡的基本功。被子疊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塊”,床單平整無褶,物品擺放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沉默而高效中進行。
306宿舍很快便恢複了整潔劃一,標準高得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
“走吧,吃飯去,七點二十食堂準時停止供應。”李振看了看時間說道。
四人整理好軍容,兩人成列,三人成行,沉默而迅速地走向學員食堂。
這是軍校的規定,在校園主乾道及教學區、食堂等公共區域,必須保持軍人姿態,不得勾肩搭背、並行喧嘩。
食堂裡已經有不少學員,國防生和進修學員混雜,但秩序井然。
大家自覺地排隊打飯,就餐時也儘量不發出大的聲響,偶爾有交談也是壓低聲音。整個食堂彌漫著一種嚴肅而規矩的氛圍。
蘇寒打了稀飯、饅頭、雞蛋和幾樣小菜,跟著李振三人找了一張空桌子坐下。
“這規矩,比咱老部隊機關食堂還嚴。”王濤咬了一口饅頭,低聲感慨。
“不然怎麼叫軍校呢。”劉斌推了推眼鏡,“這裡培養的是未來的指揮官,作風養成從點滴開始。”
李振咽下嘴裡的食物,看向蘇寒:“蘇寒,感覺怎麼樣?還適應吧?”
“挺好的,規矩明確,環境也好。”蘇寒點點頭,他對這種環境並不陌生,甚至有種回歸熟悉軌道的感覺。
“適應就好。對了,看看今天課表……”李振拿出課程表,“上午兩節大課,《軍事英語》,然後是《戰役指揮概論》。”
“《軍事英語》……”王濤的臉瞬間垮了下來,用筷子戳著碗裡的雞蛋,“頭疼啊!我這英語水平,當年考軍校就是勉強過關,這都好幾年沒碰了。”
劉斌也歎了口氣:“是啊,進修班畢業要求英語過四級,而且側重軍事術語。什麼‘步坦協同’、‘電子對抗’、‘縱深打擊’……想想都頭大。我那點底子,早還給老師了。”
李振深有同感地點頭,看向一直沒說話的蘇寒:“蘇寒,你呢?你年紀小,剛離開學校沒多久,英語應該比我們強點吧?”
他們三人都是二十七八甚至三十歲的年紀,在基層帶兵多年,英語確實生疏了。
蘇寒才十八九歲,理論上正是學語言的黃金時期,而且他之前展現出的學習能力如此變態,讓他們不由得生出一絲希望。
蘇寒正在喝粥,聞言放下碗,語氣平淡地說:“英語?一般般吧。”
“一般般?”王濤追問,“能過四級不?”
“應該……沒問題。”蘇寒含糊道。
他總不能說,前世作為頂尖兵王,為了執行跨國任務和閱讀外軍資料,他早已精通英語,甚至對多國方言俚語都有所涉獵。
軍事英語更是如同母語般熟練。
這裡的四級考試,對他而言跟小學生識字測試差不多。
李振拍了拍蘇寒的肩膀,語重心長:“那就好!以後這門課,我們三個老哥哥可就指望你多指點指點了!”
“對對付!蘇寒,拉兄弟一把!”王濤也立刻接口。
劉斌雖然沒說話,但眼神裡也充滿了期待。
看著三位年紀比自己大、軍銜比自己高的戰友如此“不恥下問”,蘇寒有些無奈,又覺得有些好笑,隻能點頭:“互相學習,有問題我們一起討論。”
他知道,在國防科大,文化課,尤其是英語,是很多從戰士提乾上來的軍官的“攔路虎”。
吃完早餐,四人將餐具放到回收處,再次成行,走向教學樓,準備迎接在國防科大的第一堂正式課程。
《軍事英語》課在一間寬敞的階梯教室進行,三期進修班一起上課。
當蘇寒隨著人流走進教室時,不可避免地又引起了一陣小範圍的騷動和注視。
他麵色如常,找到306宿舍的固定位置坐下,拿出教材和筆記本。
授課的是一位四十多歲、戴著金絲眼鏡、氣質乾練的女教員,肩章顯示是文職乾部。
“同誌們好,我姓孫,負責大家這學期的《軍事英語》教學。”
孫教員開門見山,聲音清晰,“我知道,在座很多同誌離開校園已久,英語基礎相對薄弱。但作為現代軍官,掌握一門外語,尤其是軍事英語,是了解外軍動態、學習先進軍事理論、乃至未來可能參與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