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鷹牌獵槍_從1984開始的淘金生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章 鷹牌獵槍(1 / 2)

槍,不僅在山裡能用來打獵,同時,也是對其他淘金隊伍的威懾,防身必備。

往往很多時候,黑洞洞的槍口能比過千句狠話、萬句賴語。

身為在西海呆過的淘金客,彭援朝知道槍械的重要性,沒有這玩意兒,很難在山裡有一個安穩的容身之地。

所以,他不願意花錢買廉價的常用物品毛氈,卻舍得花不少錢買槍。

夜裡邊,彭援朝出去一趟,直到深夜才回到馬棚,提著一樣用麻袋裹著的東西回來。

一看形狀,周景明就知道那是把獵槍。

建國之初,和其他行業一樣,國產民用獵槍的研製領域一片空白,於是設立定點廠家,專門生產獵槍和獵槍彈。

當然,生產獵槍的目的可不像過些年為了發展競技體育,而是為了更為直接的經濟目的,用於農業生產上護青、護秋,防止野獸破壞農作物,從獸口奪糧。

同時,政府鼓勵林區、山區、牧區開展狩獵活動,生產皮張、藥材等,增加地方經濟收入。

在內地都容易搞到槍械的年頭,更彆說北疆這樣的既是牧區、礦區,也是林區的邊疆之地。

儘管這邊彭援朝並不熟悉,但隻要花點小錢,在旅社或是一些攤位上找人打聽一下,就能得到指引。

在早幾年,還有專門的獵槍出售商店,甚至在供銷社、文體店這樣的國營店裡都直接掛出來售賣,隻是這兩年開始管控了,明麵上看不到,但私底下的槍支出售渠道依然不少。

事實上,哪怕是禁槍禁獵以後,闖入淘金江湖的周景明多年闖蕩下來,也知道幾個能搞到黑槍的地方,其中有三個,還比較出名。

最出名的,要數西海的化隆造,是黑槍的代名詞,也是販槍軸心。

那裡甚至有地下兵工廠之稱,從九零年代開始,就以製販黑槍而日漸聞名。

化隆這個西海東南部的貧困小縣城,幾乎家家都有造槍作坊,造槍甚至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農民白天種地,晚上造槍。

化隆是民國期間的西海王馬步芳兵工廠所在地,最先製造民間黑槍的就是馬步芳隊伍中的軍械師,生產的槍支質量上乘。

在九零年代,當地的機械廠倒閉,剩下很多物料和設備,成為地下槍支製造的零部件和加工設備。

當地人懂得製槍工藝,利用廠裡的一些邊角料,在自己家裡就能造槍,後期零件緊缺,所需要的零部件大都來源於外地,經過組裝後通過特殊渠道流入黑市。

另一個是在黔、湘、渝兩省一市結合部的鬆桃,是俗稱的三不管地界。

因為貧窮,為了讓孩子上學,農人造槍、賣槍掙錢的情況非常普遍。

同樣是忙時種田,農閒造槍的地方,黑壓壓的槍全部用粗糙的台虎鉗、鋼鋸、電焊機、打磨機、手搖鑽、銼刀、鑽頭,除了膛線造不出來,其餘與真槍無二。

甚至還會製造殺傷力更大的槍炮、手雷。

而最後一個地方,在駱越北海合浦的楊屋屯村,可能還算不上黑槍基地,但因一場墳地糾紛引發的兩個家族械鬥,收繳了近一個籃球場的獵槍……那是千禧年之後的事情。

前兩個地兒,周景明上輩子都到過。

北海這邊,他卻隻是聽說,一個隻有三百多戶人家的小村莊裡,生產出的黑槍非常精良,雖然尺寸上存在明顯差異,但所用的彈藥大都是標準的獵槍子彈,殺傷力相當驚人,甚至高過警用槍械。

周景明上輩子曾看過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說外國用火藥造子彈禦敵,國人卻用火藥做爆竹敬神。

後來他跟朋友開玩笑說:都進入網絡時代了,一些邊緣農村還在利用火藥技術製造槍炮,倘若魯迅先生知道這些,會作何感想?

周景明從來不敢低估國人骨子裡對武力的渴望。

尤其是到了阿勒泰這座甚至數百裡地不見人煙近乎荒蠻的金山之中,很多原始的欲望都會被不斷放大,打打殺殺,也成了常見的事情。

而這,也是周景明建議彭援朝買槍的原因。

槍不在多,一杆就行。

歸根到底,還是得看隊伍裡這一幫子人。

人要是慫人,槍也會變成慫槍。

得看怎麼用,什麼人用。

隊伍裡的槍要是多了,也未必是好事兒,這是殺器,畢竟,淘金是靠血汗分金砂的事兒,誰也不知道誰究竟藏著怎樣的心思。


最新小说: 功法賦我雙修大陰陽混沌訣 砸穿地府當女帝,大佬團寵萬人迷 我的變強方式:專搞校花心態! 媽咪!七個喪屍萌崽等投喂 瘋批帝王:小乖不怕,朕在 怎麼就愛上了你 繼子誰愛養誰養?我獨寵紈絝小叔 穿成惡毒後媽,擺爛創飛大佬全家 手滑虐了瘋批後,他和我痛覺綁定了! 星穹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