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十四年,王三豐就已經以自身磁場交互地磁,應合到了巴蜀之地。
然而,也僅止於此了。他像走到了懸崖邊,前路並非斷絕,卻被無形的壁障阻隔,再也無法踏出下一步。
不是他的路子走錯了,而是他的體魄無法支撐他繼續交互下去,這具凡胎肉體,已經承載不了更深層次的交融。
隨著他將自身磁場應合到巴蜀之地,一種令人心悸的變化悄然發生。他能清晰地察覺到,自我意識正在被那磅礴無邊的天地磁場所同化,仿佛一滴水將要彙入大海,自我都在趨化迷失,這種感覺讓他悚然。
因此,這最近一年光景,他幾乎將所有心神都用在了對抗這種同化上。他小心翼翼地收束、逆轉自身的磁場,阻止自己繼續趨同於天地。
他明白,應合到巴蜀之地,已是他精神和體魄的極限了。
他需要另尋他法,繼續提升自己體魄和精神才能繼續前行,否則,便是自我毀滅。
“看來,是我太過急切了。”王三豐在靜室中睜開眼:“我以為可以憑此法應合中原大地,乃至擴散於天下的野望,有些太想當然了。”
大豐十五年,寒冬臘月,將近歲末,王三豐出關,走出武閣。
抬眼望去,不遠處一座嶄新的建築巍然矗立,肅穆莊嚴,正是剛剛落成的“英靈殿”。
王三豐走去,隻見許多錫安民眾聚集在那裡,神情哀戚,正在為這三年來在與核獸的慘烈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們豎立牌位,焚香祭奠,空氣中彌漫著悲傷。
一朝閉關,出關時,昔日生龍活虎的族人,如今已儘化為英靈。
“華夏兒女啊……”他低聲喟歎,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苦澀:“無論身處何等絕境,總有人不問前程,不計生死,奮不顧身的扛起責任,負重前行!不管什麼苦難,都會有些“高大”的“巨人”站出來,為同胞托起一片天空。”
“如今的華夏族人,雖已經遺失了曆史,但,銘刻在骨子裡的精神,從未斷絕!”
“人族的脊梁還在,華夏的意誌還在!”
“這片大地,還是華夏人的大地!”
這一刻,王三豐有一種強烈的衝動,他想給這些迷失的同胞們,述說祖輩的榮光!他想為這些無根的浮萍,找回那失落已久的曆史!
他邁步上前,在肅穆的人群中站定,低沉而有力的聲音在人群中響起,帶著安撫人心的力量:
“族人們,我們是偉大的華夏民族,我們,從不怕任何挑戰!”
“我們有著5000年的悠久曆史,5000年的歲月中,幾多災劫?幾多苦難?泯滅了多少族群?”
“隻有我們華夏,從古至今,延續了下來。血脈從未斷絕,文明從未熄滅!”
“五千年曆史?”人群中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許多人臉上露出茫然和渴望。他們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此刻卻被王三豐的話語深深吸引。有人忍不住圍攏過來,帶著期盼和一絲卑微。
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者,聲音沙啞地問:“王師傅,您能……您能給我們講講嗎?講講我們祖輩的曆史嗎?”
“是啊,我們…我們好像把先輩的榮光,都弄丟了。”一個年輕人哽咽著補充,眼中充滿了對過去的迷惘。
王三豐環視著眼前這些麵孔,他們是如此的熟悉,卻又如此的陌生。他們是華夏的後裔,卻遺忘了自己的根,他心中充滿了憐惜。
“是的,我們有5000的曆史,有各朝各代,有千古人傑,有百家諸子.....”
“自大禹治水,始有祖夏源流.....”
“有天降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大周八百載,烽火連天,諸侯景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春秋戰國,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誓不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