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義愣了愣:“趙書記何出此言?”
趙大也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趙普捋了捋胡須,若有所思道:“不管梁王是不是神童,但陛下肯定是樂見其成的。”
說到此,他抬眼看向趙大,轉而問道:“明公,你確定梁王不喜您?”
趙大點點頭:“雖然隻是一種感覺,但我很確定。”
“特彆是他和陛下說我應該替陛下沙場衝鋒,我總覺得梁王彆有用意……”
突然,趙匡義拍案而起,怒道:“笑話!”
“兄長乃堂堂殿前都指揮使,怎能沙場衝鋒……”
見趙大瞪了自己一眼,他又乖乖坐了下來:
“兄長無須多慮,正所謂童言無忌,梁王年幼,影響不了兄長建功立業的……”
趙普打斷道:“非也!”
“梁王雖六歲,可今日之表現已然博得陛下歡心。”
“設立皇子行營也說明陛下真的打算好好培養他。”
“如果梁王能延續今日之表現,繼續贏得陛下歡心,日後他對明公的態度,將很有可能會影響陛下……”
趙匡義笑著打斷:“趙書記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父親喜愛兒子乃天經地義,但陛下怎可能不分輕重,因六歲稚子而改變對朝堂重臣的態度?”
“更何況兄長對陛下一向忠心耿耿……”
趙普歎了口氣,無奈搖頭:“善謀者,必察於未萌!”
“衙內萬不可因梁王年幼而大意!”
“更莫要輕視稚子!”
“漢昭帝劉弗陵,8歲登基,親政後穩定政局、調整民生、緩和邊疆,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漢和帝劉肇,10歲登基,14歲便能鏟除外戚,之後更是開創‘永元之隆’的盛世。”
“特彆是漢質帝劉纘,7歲繼位,便能當著群臣的麵,直指梁冀‘此跋扈將軍也’。”
“雖然早逝,但卻讓梁冀‘跋扈將軍’的罵名永遠留在了史書上,為後世所唾棄……”
聞言,趙大的眉頭不禁皺了皺。
可趙匡義似乎並沒有發現兄長的異樣,笑道:“趙書記扯遠了,那些都是少年天子,梁王這樣的稚子,怎能與之相提並論!”
“難不成你們還真相信他是什麼神童?簡直貽笑大方……”
正說著,趙大又突然喝斷道:“閉嘴,不許對梁王不敬!”
趙匡義先是一愣,隨即便要開口反駁。
趙普見狀連忙搶先說道:“衙內所言其實不無道理,如今正值北伐,且明公乃陛下最信任的武將,就算梁王不喜,在這期間也不會影響陛下對明公的信任與重用。”
“但日後便不得不防了!”
趙匡義不屑道:“小題大做,一稚子有何要防的?”
“趙書記未免太杞人憂天了……”
啪!
趙大突然拍案而起,怒道:“再敢如此態度,信不信我打斷你的腿!”
趙匡義嚇得一哆嗦,連忙看向趙普,轉移話題道:“那依趙書記所言,該當如何?”
見一旁的趙大也看向自己,趙普捋了捋胡須:“還是那句話,明公務必抓住這次機會再進一步!”
“其次,多多向梁王釋放善意,如果梁王依舊不喜明公,也可與曹彬多多親近,此人有君子之風。”
趙大歎了口氣:“其他好說,隻是再進一步……”
趙匡義也歎息道:“是啊,再往上就是張點檢,想坐他的位置談何容易啊……”
趙普嘴角微微勾起:“正所謂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明公隻需靜待時機……”
趙大眉頭一緊,連忙說道:“趙書記慎言!”
……
“記住了,以後就這麼做!”
“絕不能讓父皇吃得太油膩了……”
廚房內,郭宗訓嘗了嘗親自熬製的蔬菜肉沫粥,點點頭,隨即又親手將粥盛入陶瓷罐中,心滿意足的端著粥往外走,還不忘帶兩個水煮蛋。
曹彬連忙拿起碗筷跟了上去。
隻留下看著梁王背影的一眾禦廚,止不住地搖著頭:
六歲的梁王教我們這些禦廚如何給陛下準備膳食?
唉,真是青龍偃月刀捅屁股——開大眼了!
關鍵還讓陛下吃得那麼清淡,這、這不是開玩笑嗎?
曹彬對此也十分不解,他三步並兩步追上郭宗訓,輕聲道:“殿下,北伐路途遙遠,讓陛下吃太清淡了不太好吧?”
郭宗訓笑扭頭笑了笑,剛要說“你不懂……”
又突然皺起了眉頭:
是啊!
自己隻想著防止父皇患癰疽,才準備清淡的食物,可問題是父皇真的能接受嗎?
自己雖然不懂中醫,但之前出於對郭榮死因的好奇,查過癰疽相關的知識。
中醫上,癰疽的根本是“體內熱毒過盛、氣血不暢”。
因此,在飲食上必須忌“燥熱”,增“清潤”,飲食儘量清淡,減少辛辣、油膩、溫補食物,如羊肉、烈酒、胡椒等。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是死於癰疽,那從現在開始飲食就必須儘量清淡些。
可父皇畢竟是高高在上的大周皇帝,平時肯定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慣了!
現在突然讓父皇改變飲食習慣,吃清淡些,隻怕他受不了哦!
而且沒記錯的話,曆史上自己這個父皇可是多少有些剛愎的!
之前他不顧王溥等重臣的阻攔,執意帶著自己這個六歲的稚子隨軍北伐,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拋開私心不論,帶自己這個六歲的稚子北伐的確不妥。
呸,有啥不妥的!
帶上彆的稚子不妥,但帶上我再妥不過了!
不過,他要是真不聽自己的建議,那咋整……
“殿下小心燙著,要不還是屬下來端吧?”曹彬再次說道。
聞言,郭宗訓剛皺起來的眉頭不禁挑了挑,輕聲嘀咕道:“嗯,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於是扭頭衝曹彬笑道:“曹叔叔,謝謝你,我自己來就行!”
說罷,他加快腳步尋他的父皇去了。
此時的禦艙內,郭榮正在案前批閱著奏章,時不時拿起一旁的大餅啃兩口,伴著茶水下咽。
可不知為何,他腦海裡總是不受控製地浮現出他好大兒的身影。
特彆是那雙清澈的眼睛,以及與金玉極為相似的那張好看的小臉,怎麼都揮不去!
他抬頭掃了眼端坐著的三位宰相,意味深長地問道:“三位愛卿,你們覺得梁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