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溯,就在韓通剛到瓦橋關安營紮寨的那個傍晚。
還沒到淩晨,姚內斌也還沒有決定要突襲韓通營帳的時候。
另一邊。
郭榮的陸軍剛安營紮寨完。
郭宗訓便將精心準備的飯菜送到了郭榮案前。
可就在這對父子剛要享受美好的晚餐時光時,外麵卻突然傳來了內班太監的通報聲:
“陛下,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求見,說是有重要軍務彙報……”
郭榮當即放下碗筷讓趙匡胤進來。
見趙匡胤恭敬地向老爹郭榮與自己行禮,郭宗訓皺了皺眉:
這忠犬八公莫不是又嗅到了什麼立功的機會?
果然,在郭宗示意他起身後,趙匡胤便認真地說道:
“陛下,我們已經進入了莫州腹地,敢問陛下,您覺得我們是直接進攻還是……”
見趙匡胤欲言又止,郭榮挑了挑眉:
“趙指揮使有何高見?”
趙匡胤再次行禮,正色道:“陛下,臣的確有個建議!”
“說來!”郭榮饒有興致道。
“回陛下,寧州已然收複,瀛、莫兩州也遲早是我們的囊中之物。”
趙匡胤說著,看了眼一旁支起的地圖,又看向郭榮,見郭榮點點頭,於是恭敬地再次行了一禮,走到地圖旁,這才一邊指著地圖,一邊繼續說道:
“陛下請看!”
“寧州在北,瀛、莫兩州在南,而瓦橋關正在寧州與莫州之間。”
“隻要能攻下瓦橋關,瀛、莫兩州便再也不可能等到援軍。”
“所以,末將竊以為,瀛、莫兩州不用著急進攻,而是要把重點先放在咽喉之地的瓦橋關……”
正說著,郭榮突然打斷道:“話雖不錯,可隻要拿下瀛、莫兩州,瓦橋關不也等同於甕中之鱉嗎?”
“這本就是原定計劃……”
趙匡胤恭敬道:“陛下聖明,但如今瓦橋關那邊沒有任何進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直接攻打瀛、莫兩州並不是最穩妥的選擇。”
“若那兩州肯降自然是最好!”
“可若他們覺得瓦橋關仍在,遼國仍有可能派援兵從西麵經瓦橋關支援瀛、莫兩州,然後拚死抵抗,拒不投降,那即便我們最終能拿下這兩州,也一定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說到此,他頓了頓,下意識地看了眼一旁像個乖巧學生般認真旁聽的郭宗訓。
滾了滾喉結,繼續恭敬地說道:“陛下,寧州投降,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益津關也是如此,這都是很好的開始。”
“所以,若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讓瀛、莫兩州投降,保存實力,以備幽州決戰,豈不是最佳選擇?”
“隻要能儘快拿下瓦橋關,徹底扼住瀛、莫兩州的咽喉,徹底斷絕遼國支援他們的可能,他們自然會徹底死心,不再抱有僥幸!”
“再以寧州刺史王洪、益津關守將終廷暉為使者,前去勸降,定能讓他們主動開城投降……”
一旁的郭宗訓不由地暗自好笑:
趙大啊趙大!
不得不說,你的確是個人才!
想法非常好,戰略也非常對,隻可惜你苦思冥想的這個立功機會是不可能輪到你的!
沒辦法,誰讓你遇到我了……
心裡想著,他還是一言不發,靜靜地看著趙匡胤的表演。
郭榮思忖了片刻,道:“瓦橋關那邊有韓通在,他已經讓益津關投降了,瓦橋關對他來說應該沒什麼問題……”
趙匡胤仍然堅持道:“可是陛下,瓦橋關本就是戰略要地,守將又是這一帶赫赫有名的姚內斌。”
“當然,末將不是信不過韓將軍的能力,隻是早日拿下瓦橋關,我們就能早日讓瀛、莫兩州投降。”
“之後也能早日進攻幽州,為幽州決戰做準備……”
郭榮似乎有些猶豫,凝眉思索著。
突然,郭宗訓開口道:“爹爹,孩兒覺得趙指揮使說得很對!”
郭榮挑了挑眉,饒有興致地看向好大兒:“哦?你也這麼覺得?”
郭宗訓點點頭,道:“嗯,孩兒以為趙將軍這個建議的確是最合適的……”
頓了頓,他看了一眼趙匡胤,心下暗道:
趙大啊趙大,既然你如此堅持地要去立功,要去攻打瓦橋關,那我便助你一臂之力!
於是繼續說道:“而且孩兒覺得韓通將軍未必能拿下瓦橋關,不如讓趙將軍率領騎兵疾馳瓦橋關,支援韓將軍!”
聞言,趙匡胤不禁愣了愣:什麼情況?
梁王竟然會支持我,而且還主動建議讓我去?
難道梁王又轉性了?
正想著,郭榮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正色道:
“好吧,那就依你們所言!”
“趙匡胤!”
趙匡胤大喜,連忙跪倒在地:“末將在!”
郭榮道:“著你立刻率領騎兵趕赴瓦橋關,支援韓通,務必儘快拿下瓦橋關!”
“是,末將定當竭儘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說罷,便躬身往外退去。
看著趙匡胤離去的身影,郭宗訓嘴角勾了勾:
趙大啊趙大,到時你可不要太激動哦……
殊不知,郭宗訓巴不得趙匡胤離開。
畢竟離曆史上老爹生病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雖然可能性不大,但還是不得不防一下老爹被下毒的可能……
離開營帳後,趙匡胤當即整頓騎兵,火速奔赴瓦橋關!
他們與韓通所在的瓦橋關不過一日路程。
傍晚出發,淩晨就能趕到!
果然!
在他的全速前進下,寅時正,他們便順利地來到了瓦橋關城牆下。
此時的東方天際已然開始泛極淡的魚肚白。
四周的涼風依舊陰嗖嗖的。
可瓦橋關城牆上竟漆黑一片,甚至連一個火把、一點火光都沒有。
反而,趙匡胤的騎兵卻像是一條火龍!
“什麼情況?”
“韓通他們的人呢?”
趙匡義掃視了一眼空蕩的周遭,忍不住問道。
趙普也皺了皺眉:“是啊,太安靜了!”
“安靜得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