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可以好好拉攏這個“表叔”了。
而他之所以一直沒有私下拜見李重進,也確實是因為北伐一開始的時候,李重進並沒有隨郭榮一起,而是直到瀛、莫兩州投降後才率軍從淮南一帶趕來。
而他那個時候又正為避免老爹郭榮像曆史上那樣生病而緊張,既沒有心思,也沒機會私下接觸。
後來就開始攻打幽州,李重進又被當時的“總指揮”趙匡胤安排出去了。
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宗訓知道李重進與張永德早有矛盾,史書上都記載得清清楚楚,二人一直在暗中較勁……
話說此時。
除了大周禁軍的這兩大統領在想著咱們的太子爺郭宗訓,還有一個人對他也是念念不忘!
“兄長,這太子實在太過分了!”
“竟然讓你這個殿前都指揮使駐紮固安,還讓你沿水道向東北進發阻擊遼國援軍。”
“這不擺明了把你排擠在外,讓你撈不到功勞嗎?”
趙大沒好氣地白了眼自家弟弟:“你懂什麼?”
“這是我自己爭取的!”
趙匡義愣了愣:“你自己爭取的?瘋了嗎……”
趙大現在對趙匡義是越來越沒耐心了,像看白癡一樣瞥了眼趙匡義,甚至都懶得和他說話。
於是趙匡義隻能悻悻看向趙普,趙普捋捋胡須,微笑道:“若跟隨太子殿下守涿州,明公更撈不到功勞!”
“單獨行動才是最好的,若真有機會攻下幽州城,明公說不定能拿個先攻的功勞!”
趙匡義皺了皺眉:“好像是這個道理……”
此時,趙普來到趙匡義身邊,輕聲問道:
“明公,您說之前韓通說太子是因您私交的事情針對您,這句話到底是真是假啊?”
趙匡義也不由地豎起了耳朵。
趙大緩緩道:“他能讓韓通提前攻下涿州,那就說明這些話就是太子故意讓他告訴我的!”
聞言,趙普皺了皺眉:“所以,太子這是故意在提醒您,他知道您私交一事?”
趙大點點頭:“以太子那深不可測的心思,隻怕他不止知道私交的事……”
趙匡義瞬間瞪大了眼睛:“看吧,我就說過他肯定知道兄長你結義的……”
話音未落,趙大便喝道:“滾!”
趙匡義狠狠白了眼趙大:“滾就滾……”
見狀,趙普歎息道:“那我們就更危險了!”
趙匡胤深深看向趙普:“你是不是覺得我太優柔寡斷了?”
趙普搖搖頭:“屬下知道,明公從不是優柔寡斷之人,更不是賭徒,明公目光之長遠,絕不允許賭!”
趙匡胤臉上露出了感動的目光:“知我者,則平也……”
五月中旬。
在經曆了幾次伏擊戰後,遼國的那位“睡王”耶律璟終於率領大部隊來到了幽州。
幽州的守軍也瞬間暴漲十多萬!
更是集結了耶律撻烈為首的等一眾遼國大將!
一時間,幽州的守軍士氣大振,幽州的契丹人更是將久久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然而。
此時卻有一個人惴惴不安、誠惶誠恐!
幽州行宮的議事大廳內。
所有幽州官員全都靜靜地看向站在大廳中央的那道身影,目光複雜,大氣都不敢出。
此人正是南京留守兼兵馬都總管蕭思溫!
隻見他低著頭,恭敬地站在原地,衣領已然被汗水浸透。
因為在他麵前的主位上,坐著的正是遼國皇帝耶律璟!
“說說吧!”
“涿州為何會丟?”
蕭思溫猛地一怔,當即跪倒在地,顫抖地說道:“陛下,臣的確有想過救援幽州,甚至都已經擬好了作戰方案。”
“可臣再三思量後,還是覺得不能冒險,涿州雖然是幽州門戶,又是重要的糧道樞紐,但幽州可是我大遼南京所在。”
“萬一周軍有陰謀,故意引我軍出擊,那幽州豈不……”
正說著,耶律璟突然冷笑一聲:“陰謀?”
“什麼陰謀?”
說著到此,他突然猛地站了起來,將一團紙狠狠砸向蕭思溫的臉,暴喝道:
“你好好看看,這就是你所謂的周軍陰謀……”
麵對砸來的紙團,蕭思溫本能地想躲,但還是用臉接了下來。
等他打開一看,卻直接僵在了原地……
……………………………………
說明:
1、關於李重進:
李重進(約919年-960年),滄州人,後周太祖郭威的親外甥(母為郭威四姐福慶長公主),五代十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武將之一。
李重進出身將門,自幼隨郭威征戰,因身材魁梧、皮膚黝黑,被稱為“黑大王”。郭威稱帝後,他憑借外戚身份與戰功,曆任殿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等禁軍最高職位,成為後周“開國元勳”級人物。
郭威臨終前,特意命李重進向養子柴榮行“君臣之禮”,以定名分,此後便一直忠心跟隨柴榮南征北戰。
顯德六年,在柴榮生病後,認為其長期掌管侍衛親軍,對郭宗訓即位是一個巨大威脅。因此,柴榮雖讓李重進仍擔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但將其晉升為歸德軍節度使兼同平章事,即“使相”,同時外調為淮南節度使,駐守揚州,使其遠離中央權力核心。
2、關於李重進反宋:
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後,李重進計劃與北方的澤潞節度使李筠南北夾擊趙匡胤,派親信翟守珣前往聯絡。然而翟守珣早已被趙匡胤收買,將密信轉交朝廷,並按趙匡胤授意謊稱“李筠不可信”,成功拖延李重進出兵時間。四月,李筠按原定計劃起兵反宋,因孤立無援於六月兵敗自*焚。而李重進因翟守珣的誤導,直至九月才以“誅逆賊趙匡胤,複立郭氏”為口號,在揚州正式起兵。但最終在趙匡胤的親征督戰下兵敗。李重進攜全家自*焚於揚州城,其親信及族人被宋軍處決。
沒錯,這個李筠就是文中,郭宗訓讓其攻打北漢遼州的李筠。
3、《續資治通鑒長編》評價其“重進守薛公之下策,昧武侯之遠圖,憑恃長淮,繕修孤壘。無諸葛誕之恩信,士卒離心;有袁本初之強梁,計謀不用。外絕救援,內乏資糧,急攻亦取,緩攻亦馭。”
《涑水記聞》載其“重進,周太祖之甥也,有膂力,善騎射。世宗時,屢立戰功,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太祖受禪,重進不自安,遂反。然其起兵非為己利,實欲複周室耳。”
《五代史補》稱“李重進之叛,非其本意,實太祖猜忌逼之。重進素忠周室,及太祖代周,重進以甥舅之親,手握重兵,安得不疑?其反也,乃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