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訓的臉色陰沉到了極點,他直勾勾地瞪著王著,也不說話,也沒有任何動作。
像是尊雕像,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但在場的所有人竟都莫名地緊張了起來,連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倒不是因為他們與王著的關係有多好,更不是擔心王著遭受責罰。
他們是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更是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啊!
畢竟這位“神童”太子爺發起狠來,都敢對陶穀那些人亂棍伺候。
說實在的,太子剛回京時,幾乎所有人都對他無比期待,畢竟北伐的種種事跡早已人儘皆知。
但這段時間,這六歲太子的表現,頗有些讓人失望,甚至讓人覺得他骨子有些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獨行其是!
而棍打群臣這件事,似乎也說明他骨子裡有點暴力傾向!
這還隻是六歲,若日後長大了,會不會變成前廢帝劉子業、後廢帝劉昱這種?
誰又說得準……
若在劉子業、劉昱這種皇帝手下當官,還是當文官,那可就真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皇後符金環擔憂的倒是與他們不同!
郭宗訓雖然變成了神童,但那也是她親手帶大的,她相信小家夥本性絕不壞!
隻是如此場麵,萬一這小夥真的上了頭,意氣用事,把這王著給砍了,那小家夥日後的名聲隻怕徹底毀了……
與他們所有人不同,趙匡胤此時卻像是找到了答案一般,眉頭不自覺的挑了挑:
他一直懷疑王著與太子郭宗訓是在配合著演戲,但王著剛剛那番言論卻深深鑽進了他的心裡。
原來太子是想要整頓朝堂、整飭文武,想儘快成就一番大業,所以才會如此迫不及待地拿自己開刀!
而在他看來,王著這番言論至情至理!
建議太子先行整頓文官,再徐圖武將,步步為營,這也的確是這個階段比較穩妥的治國良言。
隻是太子終究太年輕了,著急了些!
最關鍵的是,王著這番言辭懇切,應該不像是裝出來的……
但謹慎的他還是靜靜地看著局勢變化。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此刻郭宗訓的手,幾乎要在案下把自己的腿掐出血了:
死嘴,彆翹,千萬彆翹!
演員的自我修養,修養……
千萬彆出戲啊!
但該說不說,王著的這番戲真的讓人拍案叫絕!
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那言辭懇切語氣、那痛心疾首的神情、那寧死也要勸諫的豪氣……
給他頒個奧斯卡影帝不過分吧?
不,過分了!
隻是奧斯卡影帝還遠遠不夠……
不覺間,他腦海裡竟莫名的浮現出上一世最喜歡的電影當中的一段話:
是呀,我比那些所謂的演員更加專業、更加高尚、更加有技巧,因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戲,雖然我沒有劇本,但是我絕對不會NG,因為我一NG可能會連命都沒有了,我才應該拿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虧自己一向以會演戲自稱,但在這王著麵前,當真是個小學生啊!
不對,我現在本就是小孩,按年級算,剛上一年級?
再次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這場沒有劇本的戲,還得繼續演下去,絕不能在趙大麵前露出破綻!
一念至此,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所以,王少師還是在質疑本宮?”
王著愣了愣:怎麼這麼平靜,不該發作了嗎?
一時間,他竟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句話,但好不容易進入狀態,又怎能半途而廢?
於是連忙大呼道:“殿下,臣一片忠心又怎會質疑殿下,臣隻是希望能慢一點,再慢一點,不要著急……”
說到此,竟再次將頭重重磕在地上。
殿下,快發作吧!
我頭都磕痛了……
終於,在他的暗自期盼下,郭宗訓終於開口了。
他站起身,瞪大了眼睛,咬著牙,連臉上的肉都在顫抖!
腦海裡更是浮現出吳樾演的伍子胥:
“本宮著急了?”
“是,本宮是著急了!”
“可本宮又如何能不急?”
“此次北伐,你應該看到了失地百姓過的都是什麼日子吧?”
“從幽州回來時,你應該也看到了幽州百姓是如何主動相送,依依不舍的吧?”
“你讓本宮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