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牆麵白淨,頭頂被彩條布隔開,光線充足的房間,媳婦兒夏洛寒非常高興。
指著正對窗戶的一麵牆道:“老公……”
“我想把看房子的那個大櫃子搬過來放在這邊兒……”
“床放在正中間……”
“兒子馬上就能自己睡了……”
“咱們在隔壁屋子裡放一張小床,就讓他睡在旁邊,方便我們照顧……”
說到這兒,夏洛寒臉上突然閃出一抹猶豫表情,但很快就消失不見。
王東還是察覺到了。
順著媳婦兒目光看過去,隻見她盯著窗戶旁邊的牆角暗暗發呆,愣了好一會兒才把目光轉移到其他位置。
王東腦子立刻活泛起來,分析媳婦兒剛剛看著的牆角能放些什麼家具。
最後還真讓他想到了……
梳妝台……
媳婦兒是來自城裡的知青,下鄉之前家裡的條件非常好,肯定有梳妝台用。
鄉下就不一樣了,特彆是公社時期的鄉下,翻遍整個生產隊都不一定能找到一個梳妝台。
原因非常簡單。
生產隊那些女同誌一天到晚都忙著上工,做農活,照顧家人,根本沒那麼多閒工夫去梳妝打扮,每家每戶能有一麵小鏡子就不錯了,梳妝台對大家來說基本沒有用。
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劃算。
相對於普通櫃子,梳妝台要貴很多。
對於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社員們來說,寧肯去供銷社買上兩斤肉,給家人補補身子,也不會去買幾乎沒啥用的梳妝台。
媳婦兒之所以猶豫,肯定是擔心亂花錢而放棄想要買梳妝台的念頭。
用彩條布當房間頂棚,給牆麵刷白……已經讓家裡多花了一兩百塊錢。
要是再去買梳妝台,接下來花的錢肯定更多,遠遠超出家裡的預算。
陳偉南沒有接話,但卻在心裡記下這件事兒,決定到時候給媳婦兒一個驚喜。
…………
第二天一大早陳偉南就騎著自行車趕往縣城。
雖然家裡請了木匠幫忙做窗戶跟門,也能打製一些簡單家具……
比如說桌子,凳子什麼的。
但一些好看的大衣櫃,梳妝台,甚至於沙發……他們都做不了。
按爹娘跟媳婦兒的意思,看房子裡的家具都是之前在廢品回收站淘換回來的,用料非常結實,再用個四五年都沒問題,完全不用買新家具。
但陳偉南並不這麼看。
現在距離徹底的改革開放還有六七年時間,就算自己將來要蓋樓房,那也要等改革開放幾年以後再蓋。
也就意味著家裡剛剛蓋起來的紅磚瓦房最少還要用十年。
就算看房子那些家具還能用四五年,四五年後也要重新買家具,那還不如現在一次性全換了,用上十年時間。
等十年後家裡蓋了樓房,再一次性全部換成更好的新式家具。
縣城供銷社也有家具賣,但價格昂貴,而且還要家具票,這不是陳偉南的首選。
除此以外,縣城還有兩個地方能買到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