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公社有兩萬多人,因為好多老百姓都是幾世同堂,沒有分家,這兩萬多老百姓竟然隻有不到四千戶人家。
一半老百姓出糧食,一半老百姓出勞動力,像陳偉南這樣被生產隊挑選出來的勞動力總共加起來也就一千八百多人。
陳家莊生產隊的三十多個勞動力被分在十幾公裡外門坎山水庫,總共有四百多人,上午九點鐘在門坎山水庫集合,下午四點鐘下工。
趕路速度夠快的話,下工以後應該可以在晚上六點多回到家。
這麼一來陳偉南不僅沒了去外麵接席掙錢的機會,連進山砍柴的時間都沒了。
工作內容非常簡單:趁著枯水期把水庫內沉積的泥沙挖出來,一筐一筐挑到水庫外麵去,增加水庫庫容量。
順便再去山裡麵挑一些大石頭回來,加固加高水壩……
但工作強度非常大,一天下來,哪怕陳偉南肚子裡非常有油水,且力氣很大,仍然被累的氣喘籲籲,腰酸背疼。
最讓陳偉南受不了的是中午飯。
公社給每個勞動力製定的夥食標準是一斤大米。
主食,油鹽醬醋,菜……全都在這一斤大米裡麵。
也不知道是中午做飯的廚師手藝太差,還是因為沒有規劃,中午給大家提供的夥食特彆的不耐餓。
雖然把米飯管夠,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但菜裡麵一點兒油水也沒有,更彆說葷腥了。
中午把米飯吃得飽飽的,下午乾活還不到三點就餓了,挑擔子時身體都是飄得,使不上力氣。
回到家,陳偉南比平時多吃了整整一碗米飯菜停下來。
第二天早晨,陳偉南照例跟周貴一起去水庫上工。
因為家裡有自行車的緣故,十幾公裡路對他們來說也就不到半小時樣子。
趕到水庫時隻有幾個公社領導站在大壩上對大家昨天白天的工作成果指指點點。
好幾個領導都緊鎖著眉頭,似乎對四百多個勞動力的工作成果並不滿意。
直接負責擴建門坎山水庫的三個乾事在一幫領導麵前低著腦袋挨罵,一句多餘的解釋都不敢說。
直到公社領導離開,三個乾事菜忍不住長鬆一口氣,然後就開始互相抱怨。
“老李……昨天咱們已經夠努力了,四百多個勞動力幾乎沒有偷懶的,從早忙到晚,領導還不滿意……要不今天咱們讓大家多乾半個小時算了。”年輕一點兒的乾事直接緊鎖著眉頭說出自己想法。
年紀稍大一點兒的乾事馬上搖頭:“不能多乾……”
“昨天乾活兒你又不是沒看到……”
“到了下午三點,大家夥兒的肚子都餓了,越往後沒有力氣,挑擔子的時候雙腳都直打漂……”
“要是讓大家夥兒再多撐半個小時,除了浪費時間,引起社員們的不滿,幾乎多乾不了多少活兒,還容易出事兒。”
“那怎麼辦?”剛才說話的年輕人急了。
剛剛領導視察時給他們下了死命令,要是接下來幾天水庫的擴建進度不能想辦法提上來,三個人都要挨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