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最靠近門邊的是一幅模仿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半身像油畫。
畫中是一個看起來很溫婉的圓潤女性,她雙手交疊放在身前,背景是一扇窗框,碧藍色的天空中飄著幾縷雲彩。
女性穿著白色的襯衫,表情顯得相當恬淡。
李霽的視線並沒有在畫中女性的麵孔上多做停留,匆忙地掃過,隨後注意力集中在了畫框下方的簽名上。
《我的媽媽》,作者:光明市第一中學初三6)班孫晨。
在署名下還有一段小字,似乎是這個作者分享的創作心得。
“我的媽媽是一名人民教師,她一直以來都是個認真負責的班主任,每天忙於工作,對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很溫柔。
我希望通過這幅畫,把媽媽最溫柔的一麵展現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即使再忙碌的人,也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和美好。”
光明市第一中學的學生?
之前在那個副本裡並沒有聽說過有這麼一個學生,但既然畫作能放出來參加展覽,應該在學校裡會有一些名聲。
隻可惜現在莫莉不在身邊,更不用說早已消失的方曉棠了,不然還能問問聽沒聽說過這個人。
說起來,這個藝術展覽的合辦方,除了最後那個雪峰大學以外,其他兩個地方現在的實際控製者都是郝校長,會不會這個展覽就是她領銜舉辦的?
李霽垂眸,沒有去繼續查看畫中人的麵孔,隨後順著腳下用白色膠帶貼出來的指引路線繼續前進。
展覽區域被設計成了回環型的遊覽路徑,雖然看著彎彎繞繞,但目前看來似乎是一整條完整的路線,其中並不存在岔路,這也方便李霽分辨方向,不至於在這裡迷路。
她沿著直路一直走,沿途注意到兩旁的牆上空空蕩蕩。
李霽心裡產生了疑惑,為什麼這樣的展覽區域會“開天窗”?
難道畫作隻有最前麵的這一幅?
她印象裡,所有的藝術展覽都會在遊覽路徑上擺放很多的不同作品,充分地向前來參觀的遊客展示不同種類、不同主題的作品才對,沒道理放著這麼大片的空白區域不充分利用起來。
帶著這樣的疑惑,李霽朝著左右兩邊仔細查看,終於發現了一些細微的痕跡。
實際上距離展覽布置完好並沒有太長的時間,甚至展廳的空氣中還飄散著一些裝修材料的味道。
但就是這樣嶄新的展廳,道路兩邊的牆麵上卻隱約留下了一些掛過什麼東西的痕跡——
比如懸掛畫框的掛鉤在牆麵上留下的淺淺劃痕和某種深色直角物品在白牆上蹭過留下的痕跡。
這裡應該曾經擺放過其他畫作才對!
可為什麼現在全不見了,唯獨留下了那幅《我的媽媽》?
這幅畫有什麼重要的線索?
李霽轉頭看了過去,這一看嚇了她一跳。
她剛剛從畫作前沿著直線走了沒多久才對,照理來說回頭看還是能夠看到入口和那幅畫的,可當她回頭後,卻看到身後的入口和畫作消失不見了,隻留下了一條筆直得看不到儘頭的路。
一股緊張的情緒從心頭湧起。
果然,這個藝術展沒有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