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李霽說要開始準備調查周刊社的事件後,新月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它的書頁不停地翻動著,帶起一陣微風。
“好好!”
——
新月周刊社說是周刊社,但最早做的多是狗仔的活,通過偷拍名人的私生活然後看圖寫話,來博取路人眼球。
“你們那邊也有名人?是明星之類的嗎?”李霽插話問道。
“廢話!你聽不聽了!”來自剛開始講述就被打斷有些冒火的書。)
和正常世界一樣,最開始這種小周刊社,為了點流量找的都是一些勁爆的話題,卻又因為缺少實質性的證據,固定的讀者並不多,因此也沒有引起話題中心人物太多的關注。
直到有一位“記者”拍到了一些影響某位名人聲譽的實證,那一期的報道火了,周刊社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那個名人也注意到了這個周刊社,隨後周刊社就受到了外界的巨大壓力幾近倒閉。
這時候一個女人接手了新月周刊社的爛攤子,不僅幫助周刊社支付了先前一眾被影響到的名人工作室的索賠,還將原本擠在狹小居民樓裡的周刊社搬到了cbd的高檔寫字樓裡。
說到了這裡,新月停了停,卻沒有聽到李霽的聲音,它有些疑惑:
“我以為你會問我,我們世界裡竟然還會有cbd?”
李霽眨巴了下眼睛:“我以為你不想讓我打斷來著?”
“……”)
原本周刊社裡的記者啊撰稿人都已經打算離開這行了,好一段時間裡,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該做什麼,更有甚者連離職報告都打好了已經開始物色其他的工作,就等新老板開口辭人了。
結果沒想到,新老板不僅沒有辭退任何一個人,反而在某次周會上跟大家說了周刊社即將轉型的消息。
要知道,一個八卦周刊,尤其是在之前已經被錘過報道內容都是編纂出來的虛假新聞的小周刊社,基本是已經失去了公信力,不換個名字完全無法再正常的運營下去了。
然而新的老板卻偏偏把這個爛攤子盤活了,周刊的銷量一天比一天多,雖然仍比不上那些主流的媒體,但也至少收入穩定,周刊社裡員工們歸屬感和團隊合作感也在逐步增強。
說到這裡,新月的語氣也帶了些驕傲,李霽知道,那是因為它的“人皮封麵”正是由這位新老板製成的,它深深地代入了老板的身份並且為之感到自豪。
但是李霽對此不置可否,畢竟她一直以來也是個打工人,試問有哪個打工人會真正對職場有什麼強烈的歸屬感呢?)
周刊社的主營業務逐漸從名人八卦轉變為調查時事,並且在一群對於愛好特殊事件的人群中逐漸風靡起來,可這也導致周刊社事件的原因。
周刊社對於出去采風調查的記者也好撰稿人也好並沒有什麼強製要打卡的規定,但是要提前和負責的編輯提前說明,離社時間和預計花費地時間。
起先一切正常,可自從某一天某位責任編輯就發現,自己負責的一位記者沒有按照預計的時間回來。
他一開始認為,是調查出現了意外,導致該記者延遲了時間。
可在此之後過去了一個月,那位記者都沒有回來。
編輯就想辦法聯係那名記者,卻怎麼也獲得不到他的信息,就算聯係了記者的家人,對方也說找不到人。
李霽眉頭一皺,問道:“那有找警察詢問過嗎?”
“找過,可是警方也找不到他這個人,蓑衣這才被稱之為‘事件’啊。”
李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老爸失蹤前期,自己似乎也是這樣的情況,不由得抿緊了嘴。)
而且那名記者在失蹤前調查的題材一直是保密的狀態,也就是除了他自己知道以外,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因此就算是其他人包括警方想根據他的調查方向去找人也是沒有頭緒的。
當然,如果隻是這名記者一個人失蹤的話,周刊社也不至於會如此緊張。
接下來陸續還失蹤了幾名記者,都是和之前那人一樣,超過了預計的時間卻始終未歸。
總編——也就是新老板夜爬出事,連忙製訂了新的規則,所有出外勤的需要兩人或以上結伴,並且要告知編輯調查的內容。
可這並沒有阻止人員的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