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嘉十九年八月十三,清晨,察汗淖爾以北十裡。蒙燕兩軍已經展開陣型對峙,雙方皆是一萬五千騎兵,分左中右三軍排列,南北相距五裡,東西延宕五裡。
把阿禿兒等人是八月初七逃至明裡帖木兒的大營的,當明日帖木兒得知有一支燕軍騎兵偷襲了上都,正在從後方向自己逼近後十分震驚,立刻召集大營中的各部首領議事。
明裡帖木兒的國相,弘吉剌部世襲萬戶彆勒古訥台建議直接拋棄牧群和輜重,大軍立刻北上,看看那支偷襲燕軍的實力。如果實力不強,就先打退他們,再做打算,看是接著南下回到察汗淖爾與燕軍對峙還是撤回上都。
但兀良哈部的首領,世襲萬戶孛羅立刻出聲反對。要說孛羅反對的原因,其實倒不是完全出於彆勒古訥台的方略本身。彆勒古訥台的弘吉剌部幾乎世代與黃金家族通婚,成吉思汗的可敦孛兒帖就是出自弘吉剌部。
弘吉剌部的封地草場在捕魚兒海東北方,所以當年明裡帖木兒與刺甘失甘爭位時,弘吉剌部站在了明裡帖木兒一方。在這之後,隨著刺甘失甘對於明裡帖木兒的封鎖,弘吉剌部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弘吉剌部還是除了明裡帖木兒本部以外的最強勢力,彆勒古訥台也做了明裡帖木兒二十年的國相。
但近年來,位處上都東部的兀良哈部逐漸崛起,首領孛羅通過與南部的一些小部落聯合與燕國做生意,勢力逐漸壯大。野心勃勃的孛羅嘗到了甜頭,與長城內的走私越做越大。
而彆勒古訥台距離漢地過遠,分不到走私的好處,也憂心於兀良哈的壯大,經常找孛羅的麻煩,二人逐漸勢同水火。勢力做大的孛羅也開始想謀求彆勒古訥台國相的位子,二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已經發展到了你說往東我就一定要往西的地步。
於是在彆勒古訥台提出意見後,孛羅就開始大肆叫囂著彆勒古訥台怯戰。孛羅提出,按把阿禿兒等人帶回來的消息,偷襲的漢人隻有七八千人,頂多萬人,還是長途奔襲而來,根本不足為懼,彆勒古訥台此時就要拋棄牧群北逃,簡直像老鼠一樣,丟光了蒙古人的臉。
孛羅建議,就在察汗淖爾以逸待勞,等著燕軍過來,燕軍騎兵少,也根本敵不過草原上的勇士,隻要在燕軍圍上來立足未穩之際,各個擊破。先打掉北麵長途奔襲而來的燕軍,再將支援過來的步卒一一擊潰,讓這些膽敢跨出長城的漢人有來無回,說不定還能一舉攻入長城,放肆劫掠一番。
孛羅的提議得到了許多長城邊上的部落首領的附和,在他們看來若是依了彆勒古訥台的建議,那就是將他們的草場和部族完全送給燕軍。哪怕燕軍在草原上站不住腳,將來撤回去,但誰都想的到,燕軍肯定會大肆破壞劫掠,說不定走的時候還要放一把火,把草場燒個乾淨,那時候他們的損失可就大了。
至於說,留下來會不會被燕軍一網打儘,一來他們不相信燕軍有這個實力,二來就算此時北撤,他們的命運也比被一網打儘好不到哪去,實力大減之後說不定還會被其他部落吞並,那還不如拽著明裡帖木兒留下拚一場。
於是乎這些人紛紛幫腔,什麼啟動兵馬之後,萬一被燕軍在半路伏擊怎麼辦,燕軍避戰直接繞過大軍,奔襲留下來的輜重,然後與燕軍的步軍彙合退回長城怎麼辦,那就是白白丟了輜重牧群,惹人恥笑。
彆勒古訥台一方自然反駁,說是在自家的草場,怎麼可能會被燕軍伏擊,或是讓燕軍跑脫。這等說法自然是孛羅一句那怎麼燕軍偷襲了上都我們都不知道就頂了回去。
雙方在大帳內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人拔出刀來要當場比劃一下,被吵得頭疼的明裡帖木兒當即暴怒,讓身邊的怯薛衛直接將人拖出去抽鞭子。
正在明裡帖木兒猶豫不決之際,一名怯薛衛來報,說是把阿禿兒因為受了驚嚇和一路奔逃,突發高熱,已經昏迷了。聽聞心愛的小兒子高熱昏迷,明裡帖木兒頓時焦急萬分,當即同意了孛羅在察汗淖爾按兵不動的提議。
彆勒古訥台還要再爭辯,但明裡帖木兒已經撇下眾人,去看望自己的小兒子了。孛羅帶著身邊的眾人趾高氣昂的從麵色陰沉似水的彆勒古訥台身旁走過,還嗤笑了一聲以顯示自己的勝利,而心如死灰的彆勒古訥台已經沒有心氣再理會眼前這個煩人的家夥,這反而讓孛羅有些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失落。
於是乎,明裡帖木兒的大軍硬生生在察汗淖爾待到了八月十二日,給了合圍而來的燕軍整整五天的時間,將包圍圈合攏。這一路的順遂走的燕行雲心驚膽戰,麵對明裡帖木兒死了一般的在察汗淖爾不挪窩,誰的心裡麵都沒有底,生怕是自己這邊的情報有誤,明裡帖木兒就在前方埋伏著自己。
但韓熊麾下的遊騎一遍遍的確認,肯定的說明裡帖木兒的大軍就在察汗淖爾附近駐紮,沒有行動的跡象。對此,燕行雲隻得橫下一條心,告訴諸將,既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隻能一往無前,反正已經做好了明裡帖木兒大軍全部北上的準備。
此時既然探得明裡帖木兒在察汗淖爾踟躕不前,更沒有膽怯的理由,最壞也不過是蒙古人在前麵埋伏,打一場遭遇戰罷了,斷沒有退後的道理。
主帥信心已定,奔襲而來的一萬五千騎就依照著計劃緩緩南壓,同時向宣府和燕山右軍、宣府軍行文,讓他們加速行動,儘快合圍察汗淖爾。
八月十二日,在燕軍自東、南、北三麵迫近後,明裡帖木兒終於又召集的眾部落首領。此時已經沒有什麼要爭論的了,彆勒古訥台一直保持著沉默,無論明裡帖木兒和孛羅提出什麼建議都讚同。
最終,明裡帖木兒這邊的方略被敲定。明裡帖木兒帶領一萬五千精銳北上擊破北麵來的燕軍騎兵,東麵隻有不到一萬的燕軍步卒奔襲而來,由孛羅帶領本部五千人馬相繼而動,看能不能打散他們。
彆勒古訥台帶領剩餘的一萬騎兵,借助察汗淖爾的營寨堅守,抵住南麵來的燕軍。等待明裡帖木兒擊破北麵的燕軍後,再揮師南下,與孛羅解決東麵的燕軍步卒,那時最差的情況也能與彆勒古訥台相互呼應,逼退南邊的宣府軍。
戰略敲定,明裡帖木兒立刻開始整軍北上,這場察汗淖爾之戰,終於拉開了大幕!
喜歡燕頌請大家收藏:()燕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