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池巧倒是知道,見妹妹望過來,就給予肯定。
“嗯,你二嫂說的不錯。咱們這次回去,從另外一條路走。”
有了這肯定的回答,池魚這次回去,也算是見識了另外一條路,有多遠。
也清楚,為何大夥兒出行的時候,都抄近道走。
實在是繞路,太遠了!
如果說之前下山抄近道走,需要四個時辰,而上山,需要六個時辰的話。
那麼繞路,光是馬車走,上山就需要八個時辰。
倘若換成腳走,至少在時間上,得再翻兩三番。
不過這一條回去的路,碰到村落,也比抄近道的多兩三個,且這些都是小村落。
從那十幾二十個茅草屋,就能猜得出來,人口並不多。
路過第一個村落的時候,池巧指著這個村說:“小魚,這個村叫大雁村,是我的娘家。
村裡一共有一百多人,你彆看叫大雁村,其實大部分人都姓周,隻有兩三家是外姓。”
池魚沒想到這居然是大姐原身的娘家村落。
想到接下來的災情,她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對方。
基於多年親姐妹的默契,池巧知道她的意思,當即搖了搖頭。
原身會嫁給池大虎,是被家裡賣掉的。
池家坳彆看村落大,但因為處在深山中,且沒什麼耕地,都是以打獵為生。
運氣好,本事了得的,家境還可以。
也就是說,溫飽沒什麼問題。
運氣一般,打獵一般,且家裡壯勞力不多的,溫飽都成問題。
甚至還可以說,每年村裡都有人,命喪在那些大型野物嘴下。
當然,因此斷手斷腳的,也少不了。
故而真心疼愛女兒的人家,都不會將孩子嫁到池家坳的。
這也就導致,池家坳的男人娶妻,不是用家裡的女兒,跟對方換親,就是花錢買。
當然,這個花錢買是指花高價聘禮的意思。
對方女兒一出門,娘家都會主動與他們斷了往來。
就怕對方日子過不下去,回去打秋風。
池巧的原身叫周三丫,在家裡排行老四。
老大是兒子,取名金寶。老二到老四,都是女兒,分彆取名為大丫二丫三丫。
前麵兩個姐姐,一出生都被送人了。
直到原身出生,才被留下來。
目的,是要留在家裡做家務,且等兒子長大後,好賣出去換錢娶妻。
在當時,大夥兒的聘禮都為一二兩時,周三丫娘家直接獅子大開口,管池大虎要了十五兩。
當初周家爹娘的意思,隻要池家出得起這個錢,從此往後,周三丫就是池家的人。
周家不要他們逢年過節的孝敬,他們也彆想從周家拿走一根稻草。
等同於周家沒這個人,斷了往來。
周三丫是個有骨氣的,就這麼孤身一人,連身換洗的衣服都沒帶,跟池大虎走了。
從那以後,就再也沒回過娘家。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都從沒往這邊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