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魚想到家家戶戶在炭山那邊,都有炭窯,便點頭。
可不,家家戶戶都燒炭,所得的銀錢又能換成糧食什麼的。
可比出去冬獵強多了。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冬獵就一定能打到野物。
尤其是現在這種大雨天,連隻野兔,估計都不好打。
池巧繼續說:“目前來看,咱們的糧食,應該夠大夥兒撐到來年年底。
隻要沒什麼娘家人,還有嫁出去的女兒之類的,拖家帶口過來,咱們都是能應付的來的。
否則,可能真要像你書中看到的那樣,亂了,逃荒去。”
“姐,咱池家坳外姓人少。那些外姓嫁出去的姑娘,歲數從十幾到三十幾的少。
可能四五十的,會多些。
這歲數,應該也不會拖家帶口的回來吧?”
“這可說不好!村裡近三代的換親對象,可是主要都是那些外姓的姑娘。
嫁進來的,雖然咱們池氏一族的,多跟娘家不往來,但也有少數保持往來的。
何況,到時候都要活不下去了,那些極品家人肯定是哪裡有吃有喝,能活下去,就去哪裡。
不說彆人,就我那周家。你信不信,真走到那一步,他們肯定會排除萬難過來。
屆時我就算不理,把人趕走。你覺得,真的趕得走嗎?
我若是眼睜睜看著他們在我麵前,凍死餓死,你覺得你大哥和幾個侄兒,心裡會怎麼想?
就算他們想得通,那阿野媳婦和阿登媳婦呢?
她們的娘家人,若是也要來,我也這樣做?”
池魚最不耐煩這些事,包括看小說的時候,也很煩應付這些。
聽到這,乾脆說:“姐,我覺得要不這樣。
等凍雨災害一結束,我們就把兩邊通往彆的路,直接切斷。
如此一來,保存好我們池家坳就行。
災年,最煩的就是聖母。最先死的,也是聖母。
要是這家的誰,拖家帶口來投奔。
那家的誰,也拖家帶口來投奔。
那我們池家坳成啥了?
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池家坳的人,能順利度過這個災年。
可不是成聖母聖父發源地。”
池巧聽後,在想這件事的可行性。
最後她說:“如果要切斷的話,那接下來的炭和菜,肯定沒辦法往外賣。
還有,雜貨鋪的東西,也沒辦法進行補充。
再有就是,這事要麼做的神不知鬼不覺,要麼就是大夥兒都知道,然後一致通過。
神不知鬼不覺有些難,大夥兒知道斷了路,肯定還會想辦法疏通的。”
池魚仔細想了想,又說:“姐,你說村裡人,對我的話極為信任。
要不等下凍雨,我就先跟族長跟族老們,把這事給說了?
隻要他們同意的話,其他的人意見,我估計不是那麼重要。
隻是老一輩都重感情,不一定會答應。”
“成,你先試試看。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雖然他們重感情,但他們也睿智。
在外人跟自己的族人比起來,他們知道輕重,也知道怎麼選擇。
不過小魚,你去說之前,最好先想好,該怎麼開這個口。
另外,阿慶那邊也得先告訴一聲。
看看是跟巧芽先成親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