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巧可沒想著,到時候兩家是親家,這些東西的價格,就要給予優惠。
對她來說,這事涉及到妹妹的利益。
鐘玉鳳即便嫁過來,也是侄媳婦,得敬著長輩,而不是從長輩這要好處。
故而她沒退讓,而是堅持道:
“既然如此,那到時再說。
我們這東西,在大褚國是頭一份。
我想如此高產,也是不愁賣的。
彆說往外賣給個人,我估摸朝廷,應該也想拿銀子收。
畢竟等衙門的官田種出來後,一旦有結果,肯定是要上報。
朝廷一經確認是高產作物,肯定要往大褚國所有地方推開。
說實在話,就我們種出來的那點,都還不夠各地衙門分,更彆說賣給個人了!”
王雲娟怎麼都沒想到,周三丫一個目不識丁的村婦,能說出這些來。
不過想到池魚的聰慧,她想,或許是池魚跟她嫂子說的。
所以,周三丫才會如此有底氣!
看來,她真的低估了池魚。
之前在秦家時,那姑娘看起來和和氣氣的。
有什麼話,或者什麼事,都是讓她嫂子來做。
好似做主的人,都是她嫂子一樣。
如今看來,是她想岔了。
周三丫的生平,嬌娘可是查得清清楚楚。
一個村野出生的婦人,在嫁人後,又一直窩在池家坳中操持家裡。
她的所見所聞,都是被限製了的,哪裡曉得這些?
池魚雖然還年輕,也是在山上長大,但她勝在聰慧。
在嫁給齊明宇後,這將近兩年的時間都在山下,且在靠近縣城的大村落裡住。
夫家是秀才,家中公婆都識字,自然書籍也多。
本就聰慧的人,有人教識字,又有那麼多的書籍可供她閱覽。
所以,她懂得多,也不足為怪。
就好比當今的太師,聽說三歲啟蒙,五歲會背四書五經。
到七歲參加童生試,十歲就中秀才了。
她還聽說,太師當年十六歲,就高中狀元。
有那等優秀的人在前,本就是大人的池魚,短短兩年什麼都曉得,好似也沒什麼稀奇。
池巧可不曉得,王雲娟內心的想法。
她看對方不語,便也沒了說下去的興致。
倒是一直關注這邊情況的池康,將兩人的對話,聽在耳裡。
他可是自家小姑的忠實擁護者,哪怕他爹娘,都得排在他小姑以後。
所以,聽出王雲娟這個未來的丈母娘,想以低價,從小姑這買到土豆這個仙種,他可不願意。
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能在有多餘的情況下,願意賣給鐘家二房的人,那都是大伯娘看在他的麵上了。
鐘家二房又不缺錢,沒道理要他小姑賤賣。
否則,彆說一斤一百文。
他便是將價格提到二百文,三百文,也多的是人要。
一畝地,可是幾千斤。等於年景好的時候,一畝水稻的十多倍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