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陽光透過智能工廠的玻璃穹頂,在地麵投下規整的光斑。沈星晚站在生產線控製台前,指尖在觸控屏上滑動,看著屏幕裡機械臂精準地抓取麵料、縫製針腳,眼眶卻微微發熱。她穿著件淺灰色的速乾工裝襯衫,是用自家研發的第三代可降解麵料製成,領口彆著枚銀色的機器人造型胸針——胸針由鈦合金打造,關節處能靈活轉動,是德國設備廠商贈送的紀念款,此刻冰涼的金屬貼著肌膚,卻壓不住心裡翻湧的情緒。
“星晚姐,第12號機械臂又出故障了!”技術總監陳博士滿頭大汗地跑過來,他穿著件印著代碼的藍色工裝,眼鏡滑到鼻尖也顧不上推,手裡的平板屏幕上閃爍著紅色警報,“剛才縫製‘暖福’棉襖的袖口時,針腳密度突然從每厘米12針降到8針,已經有三件成品不合格了!”
沈星晚的心猛地一沉。這座投入數億建成的國內首座服裝智能工廠,是她耗時兩年的心血——從德國引進的120台工業機器人,能完成裁剪、縫製、熨燙等全流程作業,原本計劃讓機器人承擔70的重複勞動,解放工人去做更具創造性的工藝工作,可試生產才第三天,就接連出現故障。
“怎麼回事?之前調試不是好好的嗎?”沈星晚快步走向12號生產線,遠遠就看到機械臂停在半空,抓手還夾著半塊未縫製的再生棉麵料,旁邊的質檢台上,三件棉襖的袖口針腳歪歪扭扭,和手工縫製的精致形成鮮明對比。
“初步判斷是傳感器出了問題,沒辦法精準識彆麵料厚度。”陳博士蹲在機械臂旁,打開檢修麵板,“咱們的再生棉麵料比普通麵料厚0.3毫米,機器人的預設參數沒跟上,導致針腳密度出錯。而且……王師傅她們剛才來看過,說機器人縫的衣服‘沒有溫度’,還跟年輕技術員吵起來了。”
沈星晚轉頭看向車間角落,果然看到王師傅正紅著眼眶和技術員爭執。老人穿著件藏藍色的斜襟布衫,手裡攥著件手工縫製的棉襖,銀絲般的頭發被汗水黏在臉頰:“這縫的叫什麼活兒?針腳沒輕沒重,連咱們納鞋底的手藝都不如!花這麼多錢買機器,還不如讓我們繡娘們來做!”
年輕技術員小李也漲紅了臉,他穿著件印著機器人圖案的衛衣,手裡拿著檢測報告:“王師傅,機器人的精度是0.01毫米,比手工穩定多了!隻是現在參數沒調好,等調試完,效率能比手工快三倍!”
“快有什麼用?做出來的衣服沒人要!”王師傅把棉襖摔在桌上,聲音帶著哭腔,“咱們紅星廠靠的就是一針一線的匠心,現在全交給機器,以後誰還記得怎麼手工刺繡?怎麼傳承老手藝?”
車間裡的氣氛瞬間凝固,工人們都圍了過來,有人支持王師傅,說“機器縫的衣服太死板”;也有人覺得該接受新技術,說“重複勞動又累又沒技術含量,交給機器正好”。沈星晚看著眼前的爭執,想起建廠前的承諾——“機器人取代的是重複勞動,留下的是創意空間”,心裡漸漸有了主意。
“大家先冷靜。”沈星晚走到兩人中間,撿起桌上的手工棉襖和機器成品,“王師傅說得對,咱們的根是手工工藝,機器永遠代替不了繡娘們的匠心;但小李也沒錯,像縫製袖口、釘紐扣這種重複活,機器人確實更高效、更穩定。”她舉起兩件衣服,“你們看,手工棉襖的盤扣是湘繡‘打籽繡’,這是機器做不到的;但袖口的直線縫製,機器人隻要調好參數,就能比手工更均勻。咱們要做的不是讓機器取代人,是讓機器和人配合——機器做重複勞動,人做創意工藝,這樣才是真正的智能工廠。”
王師傅愣住了,她拿起機器縫製的棉襖,指尖撫過針腳,沉默了許久才開口:“可……可這些機器要是搶了大家的飯碗怎麼辦?我手下的繡娘們,大多隻會手工,要是機器能做的越來越多,她們以後靠什麼吃飯?”
“這一點我早就考慮到了。”沈星晚拿出一份《技能升級計劃》,“咱們會開設培訓班,教大家操作機器人、維護設備,還會成立‘工藝研發組’,讓有經驗的繡娘們專門研究非遺刺繡與智能工藝的結合。比如王師傅您的蘇繡,以後可以設計成模塊,讓機器人先完成基礎縫製,您再手工繡製細節,這樣既能保證效率,又能保留手工的溫度。”
一直站在角落的陸戰鋒這時走過來,他剛從物流區檢查完機器人搬運係統,軍綠色的夾克上沾著些許棉絮,卻絲毫沒影響他沉穩的氣場。他走到沈星晚身邊,粗糙的手掌輕輕覆在她冰涼的手背上,掌心的溫度透過薄薄的襯衫傳過來,像一股暖流注入她的心底:“我剛跟工人們聊過,有不少年輕人願意學機器人操作,隻是擔心學不會。咱們可以請德國專家來培訓,從基礎的參數調試教起,保證每個人都能學會。”
他頓了頓,從口袋裡掏出個小小的棉布包,裡麵是沈星晚創業時用的第一根縫衣針:“你還記得這個嗎?當年你用它縫第一件棉襖時,手被紮得全是血,卻還是堅持一針一線地縫。現在有了機器,不是忘了老手藝,是讓老手藝能有更多精力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師傅看著那根磨得發亮的縫衣針,眼眶紅了,慢慢鬆開了攥緊的拳頭:“行,我信你這丫頭一次。要是機器真能幫大家減負,我就帶著繡娘們學新技術,隻是……手工刺繡的活,可不能丟。”
“絕對不會丟。”沈星晚握住王師傅的手,掌心的老繭和絲線的觸感交織在一起,滿是歲月的溫度,“咱們會在智能工廠裡建‘手工工藝區’,專門用來做蘇繡、湘繡這些非遺工藝,讓機器和手工各展所長。”
接下來的半個月,沈星晚和陸戰鋒幾乎泡在工廠裡。沈星晚陪著陳博士調試機器人參數,從麵料厚度、針腳密度到縫製速度,一點點優化;陸戰鋒則帶著工人學習設備操作,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校準傳感器、處理簡單故障。有次為了調試機械臂的麵料識彆功能,沈星晚連續熬了兩個通宵,趴在控製台前睡著了,陸戰鋒悄悄把自己的軍綠色夾克披在她身上,又端來熱薑湯,看著她疲憊的睡顏,眼底滿是心疼。
“你啊,總是這麼拚命。”陸戰鋒坐在她身邊,輕輕幫她理了理額前的碎發,指尖劃過她眼下的青黑,“機器調試有陳博士他們,你不用事事親力親為,累壞了身體怎麼辦?”
沈星晚迷迷糊糊醒來,靠在他懷裡,聞著他身上熟悉的皂角香,聲音帶著剛睡醒的沙啞:“我隻是想快點讓工廠正常運轉,讓大家看到智能工廠不是搶飯碗的,是幫大家的。”她頓了頓,抬頭看著他,眼裡閃著淚光,“戰鋒,你說咱們是不是太冒進了?要是智能工廠最後失敗了,不僅錢打了水漂,還讓大家失望……”
“不會失敗的。”陸戰鋒低頭在她額頭印下一個輕柔的吻,動作溫柔得像對待易碎的繡品,“你看,這半個月來,機器的故障率從15降到了2,工人們也漸漸學會了操作設備,這就是進步。就算遇到困難,我也會陪著你一起解決,就像以前一樣。”
智能工廠正式投產那天,車間裡熱鬨非凡。120台機器人同時運轉,機械臂精準地裁剪麵料,傳送帶將半成品運送到手工工藝區,繡娘們坐在那裡,專注地給棉襖繡製盤扣、給禮服繡製非遺紋樣。參觀通道的玻璃上,貼著沈星晚親自擬定的標語:“機器取代的是重複勞動,留下的是創意空間”,黑色的字體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王師傅帶著繡娘們,給機器人縫製的棉襖手工繡上“暖福”ogo,看著一件件精致的成品從生產線運出,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笑容:“沒想到這機器還真靠譜,以後咱們再也不用天天熬夜縫棉襖了,可以專心繡咱們的蘇繡了!”
小李也興奮地跑過來,拿著一件機器人縫製的西裝:“王師傅您看,這西裝的走線多直,比手工快多了!以後咱們可以把更多時間花在設計上,做更漂亮的衣服!”
沈星晚站在控製台前,看著眼前機器與手工和諧共處的場景,心裡滿是踏實的幸福。陸戰鋒走到她身邊,緊緊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溫暖而有力:“你看,咱們做到了。這智能工廠,不僅是生產線的升級,更是咱們紅星廠發展的新起點。”
“是啊。”沈星晚靠在他懷裡,看著遠處工人們和機器人配合工作的畫麵,眼裡滿是憧憬,“以後咱們還要建更多智能工廠,讓機器做重複的,讓人做創意的,讓中國的服裝工藝既能保持匠心,又能跟上時代。”
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灑在智能工廠的玻璃穹頂,將整個車間染成溫暖的金色。沈星晚和陸戰鋒並肩走在參觀通道裡,看著繡娘們在手工工藝區歡笑忙碌,看著機器人在生產線精準作業,心裡滿是感慨。她知道,引入機器人生產線不是終點,是紅星廠“匠心+科技”發展的新開始。未來,她會帶著這份對傳統的堅守、對科技的擁抱,繼續推動企業進步,讓中國服裝品牌在智能時代的浪潮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身邊的陸戰鋒,會一直陪著她,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見證每一個屬於紅星廠的輝煌時刻。
喜歡重生八零:辣媳逆襲成首富請大家收藏:()重生八零:辣媳逆襲成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