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唐隆政變_隋唐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15 唐隆政變(1 / 1)

唐朝對武則天好評較多,原因有兩個:(1唐朝後來的皇帝都是她的直係子孫,所以不可能直言祖先之惡,(2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對女人執政沒有那麼多的偏見!

但到了宋朝情況就急轉直下了,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對武天率先開炮,南宋期間的程朱理學對武則天也給出了很低的評價,元明清三朝對武則天的評價更低。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評價武則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可謂是超級差評!

後世王朝對武則天惡評很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沒有哪一個皇帝希望自己的後代出一個武則天,稍有不慎就可能顛覆江山。因此後世皇帝不允許對武則天有好評!

卻說李迥秀出身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擔任刺史。李迥秀長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喜歡吟詩,不辭鬥酒,號稱當代的第一風雅人物。

武則天當時寵愛張易之。張易之的父親死得早,母親阿臧多年守寡。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輕俊秀的鳳閣侍郎李迥秀,便想與之成親。於是武則天召他到宮中,說要把阿藏嫁給他。李迥秀心中非常苦惱,因為他早有妻妾,但他怕不同意會犯違敕之罪,加上張易之權力威逼,不得已接受了這項敕命。

可是成親當夜,阿臧滿臉的皺紋和滿頭的白發,還是遠遠超出了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幾近瘋狂,卻又無力反抗,隻能日日買醉喚之不醒。張易之非常不滿,便將李迥秀貶到衡州擔任刺史。

神龍政變後,張易之被殺,李迥秀也被株連,由衡州刺史貶為衡州長史。

竇懷貞又名竇從一,出身於名門世家,他的祖父身居太守,他的父親更是官至唐朝左丞相,所以竇懷貞是唐朝名副其實的高官子弟。而且他是當時的青年才俊,不喜歡鋪張,做官時心係一方百姓,素有廉潔乾練之稱。

武則天去世後,唐中宗覺得天下太平,於是整天和妃嬪、大臣吃喝玩樂。有次喝得開心的時候,中宗見禦史大夫竇從一坐在一旁,便笑問道:“聽說愛卿喪偶好幾年了,今天晚上朕為愛卿賜個佳人拜堂成親好麼?”竇從一以為想中宗肯定會賜給自己一個如花似玉的佳人,急忙離座拜謝。

中宗隨即命令左右入內禮迎,不消半刻就看到兩個宮女擁出一位新娘出來。隻見她身著嫁衣頭戴花釵走到座前。中宗命令竇從一跟她交拜,接著宮女揭去麵巾。中宗卻先大笑起來,侍臣也跟著哄堂大笑。原來這位新娘不是美人,而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滿臉的皺紋。她是韋氏幼時乳母,跟著皇後入宮。中宗讓她嫁給竇從一,竇從一變喜為驚。這是一件極其荒謬的事情,因為皇後乳母年近花甲,而竇從一才過了3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且竇從一是當朝宰相,皇後乳母隻是一個賤婢,兩人年齡相差懸殊,身份更不般配,所以唐中宗這次賜婚,純粹是看宰相的笑話。

竇從一非常懊惱,不過她是皇後乳母,又是皇上賜婚,隻好將錯就錯模糊過去。當下中宗封老乳母為莒國夫人,呼令左右備車,送新郎新娘回府。

安樂公主是中宗之女,韋皇後所生,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稱。唐中宗即位55天的時候,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在赴任途中,韋氏生下安樂公主,當時境遇窘迫,就匆忙解下衣服做繈褓,所以取名李裹兒。

李裹兒十幾歲的時候,長得特彆漂亮,可以說是傾國傾城,又受到李顯的寵愛。所以想要娶她的人很多,當然這些人都是衝著她的容貌和地位來的,假如能把李裹兒娶回家,就可以少奮鬥很多年了!

追她的男人裡麵有一個是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當時武家已經沒落,武三思就讓兒子親近李裹兒,李裹兒當時隻有十四歲,卻懷上了武崇訓的孩子,最後也就嫁給了他。

安樂公主讓負責皇家服飾的尚方局給她做兩條裙子。這兩條裙子是用百種鳥雀的羽毛做成的,正看是一種顏色,側看是一種顏色,在陽光下看是一種顏色,在暗中看又是一種顏色。一百種鳥雀的形象同時在裙中顯現出來。這兩條裙子,其中一條給了韋皇後,價值百萬。

安樂公主府中有兩個少年官兒,一個姓楊名均,一個姓馬名秦客。楊均善於烹調食品,馬秦客深通醫術。二人都生得美貌,為安樂公主所寵愛。安樂公主是個孝女,將兩人又推薦給媽媽韋後,兩人極受寵愛。楊均得升為光祿少卿,馬秦客亦升為散騎常侍。

因為李顯曾經對韋氏立過重誓:“有朝一日我若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李顯重登皇帝寶座以後。自然不會忘記過去的許諾。韋皇後也不客氣,她不僅很快掌握了朝廷大權,還給李顯送了許多“綠帽子”。她除了女兒送給她的兩個麵首外,還經常與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鬼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李顯對此毫不介意。有次武三思跟韋氏在床上打情罵俏玩賭博遊戲,李顯竟然在旁邊幫他們數錢!不一會兒安樂公主進來,四個人越發快樂儘興!

武三思公報私仇殘害忠臣,對那些忠於唐朝,擁護李顯的大臣們痛下殺手,作為擁護李顯上位的五位大臣,有三位被武三思虐殺致死,兩位被流放邊疆,抑鬱而終。這一切李顯都看在眼裡,可是卻沒有阻止。從這些方麵來看,這些大臣應該很後悔扶李顯上位。

李顯稱帝後在政績上也是表現平平,甚至可以用碌碌無為來形容,令那些擁護他的大臣和百姓非常失望,曆史學家對李顯的評價非常低,稱它昏庸無道,碌碌無為,又受製於婦人和奸臣,使唐朝又一次麵臨危機,皇權差一點再度易手於婦人。

中宗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私下裡議論張氏兄弟,結果被武則天處死,中宗便立衛王李重俊為太子。

因為李重俊不是韋皇後親生,韋皇後對他十分厭惡。安樂公主要求唐中宗廢掉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脅,他對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三思等人忿恨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裡、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等人發動兵變。

李重俊率兵衝入武三思的府邸,武三思正與一班嬌妻美妾團坐敘歡,武崇訓也在旁陪宴,隻有安樂公主入宮未歸。武三思猛聽得外麵人聲馬嘶,急忙呼吏役出門探視。不防羽林兵一擁而入,見一個,殺一個,武三思父子無從逃脫,被李多祚等人次第拿下,李重俊自拔佩劍剁死兩人。接著命令軍士搜殺全家,無論男女老少一一概砍死。太子命李千裡父子分兵守城,自己與李多祚等人直指宮禁。

中宗與韋氏、婉兒,及安樂公主等夜宴才罷,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踉蹌進來報稱太子謀反,現在已經領兵進入肅章門了。中宗不覺發顫道:“這……這還了得!”還是婉兒有些主見說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劉將軍所掌何事,乃聽叛兵犯闕麼?”劉景仁碰了一個釘子,連話兒都答不出來。安樂公主接口說道:“你快去調兵守住玄武門,再報知兵部宗楚客等速來保護!”劉景仁一聽飛步趨出。婉兒又獻議道:“玄武門樓堅固可守,請皇上皇後等趕快登樓,一來可暫避凶鋒,二來可俯宣急詔。”於是相偕上樓。適遇劉景仁帶兵百騎轉來保駕,中宗即令他屯兵樓下。這時李多祚也到了玄武樓下,嘩聲不絕。中宗據樓俯視道:“朕待卿不薄,何故謀反?”李多祚道:“臣等奉太子命令誅殺武三思父子,但宮闈尚未肅清,上官婉兒勾引武三思入宮,乃是第一個罪犯,請陛下將她交出,由臣等自行處置。”中宗回顧婉兒,但見婉兒兩頰發赤向前跪下道:“臣妾並無勾引武三思情事,望陛下洞鑒,妾死不足惜,但恐叛臣先索婉兒,次索皇後,再次要及陛下!”好一個激將法。中宗道:“朕在宮中,豈能不知?卿且起來,商量討逆方法。”婉兒方才起立。楊思勖在旁說道:“李多祚挾持太子稱兵犯闕,這等叛賊人人得誅。臣雖不才,願率禁兵出門擊賊。”中宗一聽便道:“卿願效力,尚有何言?但此去務須小心!”楊思勖領諭當即下樓,馳至太極殿內傳諭宗楚客等。宗楚客即撥兵千人歸他帶領,楊思勖立即披甲上馬領兵出來。

李多祚手下不過二三百人,見到楊思勖後紛紛倒退。這時中宗趴在玄武門樓上對他們喊道:“叛軍聽著!你們都是我的衛士,為何要聽從李多祚作亂?若能反正共誅多祚,朕當特彆加賞,讓你等長保富貴。”羽林兵聽到此諭,索性倒戈殺死李多祚。

李重俊看到政變失敗後,率領百餘名騎兵奔出肅章門,逃往終南山。唐中宗命令趙思慎率兵追趕。李重俊逃至鄠西,隨身隻有數人,暫憩林下,左右刺死李重俊,將首級獻與趙思慎。趙思慎攜太子首級歸報中宗。中宗毫不痛惜,把太子首級獻入太廟,並以之祭奠武三思、武崇訓父子。然後懸示朝堂。李千裡父子及李多祚家屬悉數誅夷。

武崇訓死後,中宗又讓安樂公主嫁給武延秀。武延秀即是武崇訓之弟,自此韋、武之權愈重。

這時許州參軍燕欽融上疏,說韋後乾政,宗楚客等圖危社稷。中宗覽疏未及批發,韋後即傳旨將燕欽融撲殺。中宗心中怏怏不樂。韋氏害怕她和楊均、馬秦客私通的事情敗露,於是密謀殺掉中宗。馬秦客說:“臣去配一種藥,無色無味,放進餅裡可以殺死中宗。”韋氏道:“既有此藥,可速取來。”楊均笑道:“事成之後,要封我為武安君!”韋後道:“不必多言,同享富貴就是。”楊均遂與馬秦客密謀取藥進宮。

越日兩人即將末藥呈入,韋氏親自製餅,把末藥放入餡中。聽說中宗在神龍殿查閱奏章,韋氏便令宮女攜餅獻去。中宗最喜食餅,取了便吃,一連吃了八九枚,還一直說餅味很佳。不料過了片時,中宗腹中大痛,倒在榻上亂滾。當有內侍往報韋氏,韋氏徐徐入殿假意驚問。中宗已說不出話,但用手指口,嗚嗚不已。延捱數刻後,中宗兩眼一翻雙足一伸,竟嗚呼哀哉了。享年五十五歲。

韋後既行弑逆,秘不發喪。太平公主聞中宗暴死,明知死得不明不白,卻又難於發覺,隻得隱忍,急與上官婉兒商議扶立相王。韋後與安樂公主都不肯,乃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李重茂年方十五,韋後臨朝聽政。

相王李旦生有六子,長子即李成器,從前曾立為太子,次子李成義,封衡陽王,四子隆範,封巴陵王,五子隆業,封彭城王,季子隆悌,封汝南王,已經早死。隆基排行第三,係相王妾竇氏所生。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就很有大誌,在宮裡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很有主見。

公元689年,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給李弘為子,繼其香火。

李隆基五歲時,父親李旦被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怒目而視道:“這是李家朝堂,乾你何事?”說完揚長而去。武則天知道後非常驚訝,不過沒有責怪他,反而更加寵愛他。

這年六月,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他們對政變的士兵們說:“韋後毒死先帝,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後,為先帝報仇!”

韋氏正在太極殿留宿,驀然聽到外麵亂哄哄的,連忙起來。她隻穿了件小衣單衫就慌忙跑出後門。正好碰上楊均和馬秦客,二人連忙攙著韋氏跑進騎兵營,請求他們保護。誰知營中軍士一刀一個先把楊均和馬秦客砍死,接著來砍韋氏,韋氏嚇得渾身發抖,哭著哀求饒命。眾人嚷嚷道:“你這弑君的**,人人得而誅之,如今還想活命嗎?”說著就有人手起刀落把韋氏的頭顱砍下,然後將首級獻與李隆基。李隆基派人搜捕韋氏一家,連同他們的親信全都斬首,繈褓小兒也殺得一個不留。韋後被廢為庶人陳屍市曹。

時已黎明,劉幽求等馳入宮中,安樂公主深居彆院,這時還不知道外麵事變,早起新沐對鏡畫眉,忽覺得頭上暴痛,隻叫得一聲阿喲,已是頭破腦裂死於非命。

劉幽求誅死安樂公主後,又去搜捕上官婉兒。婉兒本是個聰明女子,竟帶著宮人秉燭出迎。她將相王參政的草製從袖中取出示與劉幽求,且托他婉告李隆基免她一死。幽求見她嬌喉宛轉楚楚可憐,便滿口答應出來。湊巧李隆基入宮,劉幽求就將草製呈上,替婉兒代為申辯。李隆基道:“此婢妖淫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即命左右去取婉兒首級。不消片刻一個紅顏綠鬢的頭顱便攜至李隆基麵前。

唐隆政變前,李隆基並未把兵變的計劃告訴李旦。他對劉幽求等人說道:“此番舉事是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然歸相王,事敗我們便以身殉國。現在將計劃告知相王,他若讚成,就是讓他也參預這種危險的行動;若不讚成,必然會壞了大事。”政變成功後,李隆基請李旦入宮穩定局勢,並叩頭請罪。李旦抱著李隆基哭道:“大唐江山全靠你才得以保住,你的功勞最大,有什麼罪呢?”

隨後李旦攜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安撫百姓。

李隆基被拜為宰相,進封平王,並統率萬騎禁軍控製皇城內外。太平公主假傳少帝命,說願意讓位相王,相王極力推辭。劉幽求入語宋王李成器與平王李隆基道:“從前相王已居宸極,眾望所歸,今人心未靖,國難初紓,請相王早日即位以鎮天下。”李隆基道:“父王雖有天下,猶且讓人。今少帝為兄子,怎肯移去?”劉幽求道:“眾心不可違,況社稷為重,君為輕,二王應力諫相王為是。”李成器、李隆基乃入見相王,極言人心歸向,國事攸關,不如早正大位雲雲。相王見二子懇求,也就答應了。

次日早朝,茫然無知的少帝李重茂徑至東隅西向而坐。太平公主早在殿中,眾大臣一齊趨入後,公主對眾朗言道:“嗣皇欲將帝位讓與叔父,諸公以為可否?”劉幽求跪答道:“國家多難,應立長君,相王慈愛任重,此事正宜速行。”大眾齊聲讚成。少帝心想:我什麼時候說要讓位了?因此呆坐不動。這時太平公主趨至座前高聲與語道:“人心儘歸相王,此處已非兒座,可即趨下。”說完一把將他拖落。相王徐步前行,到少帝剛才坐過的位置上昂然坐定,群臣伏稱萬歲。拜賀已畢,複擁相王出殿,禦承天門大赦天下,是為睿宗皇帝。

唐睿宗與大臣商議太子人選時,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理應由李成器入主東宮,可李隆基參與政變功勞較大。李成器這時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主動辭讓太子之位。

初唐時期,太子就像呂布義父、韓國前總統一樣,屬於高危職業。每個皇帝的首任太子都沒有好下場,最後登基的通常是第二任甚至第三任。

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死於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謀反未遂,被父皇廢黜,趕出長安,鬱鬱而終。

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忠被廢,後來又被李治下令處死。

唐中宗李顯的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失敗,為部下所殺。

李成器如果不識時務,恐怕又要上演一次玄武門之變了。因此他不惜流涕滿麵,堅決辭讓太子之位。

唐隆政變後,太平公主自恃功高,經常乾預政事。睿宗遇到困難時也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征求太子的意見。有時太平公主不來朝謁,即令宰相就第谘詢。太平公主見太子年少,不以為意。後來睿宗愈來愈傾向太子。太平公主覺得李隆基妨礙自己參政,便想另易太子。於是造出一種謠言,說太子非長,不當冊立,將來必有後憂。睿宗不為所動,到了景雲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請立後,睿宗道:“故妃劉氏及竇氏同死非命,屍骨無存,朕何忍再立繼後呢?”竟追冊劉氏、竇氏並為皇後。公主不免忿恨。


最新小说: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