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駢有一員心腹大將名叫畢師鐸,他對高駢說道:“主公名震西南,功高蓋世,雖黃巢未滅,如今已位居淮南節度使,獨攬東南半壁江山。若平賊,則功高震主,位居不賞之地。古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儘良弓藏。主公豈不聞韓信、彭越之事乎?盛極必衰,物極必反。而今之計,當隔岸觀火,靜待天下之變。”
高駢道:“若非將軍良言,駢不敗於黃巢,也獲罪於朝廷矣。”遂按兵不動以觀其變。
高駢手握重兵卻暗中姑息黃巢,使得義軍馳騁千裡如入無人之境,沿途百姓紛紛追隨起義,義軍人數達六十萬之眾,但大唐各道兵馬尚未妄動。黃巢問軍師尚讓:“今朝庭所駐兵馬甚多,若群起而攻,當如之奈何?”
尚讓向黃巢獻計道:“大將軍隻需發一牒文詔告四方。稱大將軍將率天兵六十萬入東都,順道至京師問罪,與眾無乾,不阻者天兵不討。諸鎮兵馬聞言必不敢發兵來戰,則東都唾手可得矣。”黃巢聞言速命軍吏擬文發往各州郡。
數日後,義軍兵臨洛陽,東都留守劉允章聽說黃巢大兵將到,而各道兵馬俱守而不戰,洛陽四麵無援,惟有獻城或有一生,於是親自恭迎。城門大開,百姓敲鑼打鼓,鞭炮齊鳴。黃巢見洛陽百姓夾道相迎,東都不攻自破,自然是喜上眉梢。義軍在洛陽休整兩日後便兵發潼關,又令營州朱溫攻取同州要地,以策應黃巢大軍。
東都洛陽失守,僖宗大驚,急召百官入朝商議。王鐸道:“今賊兵入中原,東都已失。請陛下發關內兵及神策軍鎮守潼關,以保長安之急。”眾臣皆應。
田令孜道:“陛下,今賊兵有六十萬之多,長安已危在旦夕。何不駕幸西蜀,以保無憂。”
吏部侍郎程敬思道:“長安乃大唐之都,朝之命脈,不可輕易讓與賊兵。”
田令孜道:“昔日安祿山舉三鎮之兵揮師南下,直取二都。玄宗率軍入川,方避中原之亂。此事應從祖製,陛下入蜀為宜。”
程敬思歎道:“朝中諸事皆可從祖製,但是棄都而逃不可從祖製。”
僖宗見無有良策,又苦於手下無兵,不禁泣下。長安城內隻有一支皇帝親軍,喚做神策軍。
神策軍原為西北的戍邊軍隊,後進入京師成為唐王朝的重要禁軍,負責保衛京師和戍衛宮廷,為唐廷直接控製的主要武裝力量,是唐朝維持統治的最重要的軍事支柱。
唐穆宗以後,神策軍很少外出征戰,軍紀日益敗壞。其普通軍士也非當年善戰的邊兵,多以工商富豪子弟充任,不堪一戰。
僖宗當下挑選神策軍二千八百人,命殿前將軍張承範為大將率軍前往潼關。張承範奉旨點齊神策軍入朝辭行。僖宗親往信門樓送行。張承範對僖宗道:“吾主萬歲,黃巢擁兵號稱六十萬,鋒不可當,潼關隻有饑卒萬人。陛下遣臣率軍馳援,臣義不容辭!不過兵力不足,糧餉不繼,恐難取勝。還望陛下早日督促諸道兵馬,指日來援。”
僖宗無言以對,隻能敷衍說:“卿等先走,我馬上召集人馬支援你。”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張承範根本不相信僖宗的話,但也沒有辦法。張承範如同荊軻拜彆燕太子丹一樣拜彆僖宗,前往潼關靖難。
十二月一日,張承範趕到潼關。潼關始建於東漢末年,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關隘要地,潼關雄踞三省要衝,南連秦嶺,北有渭水,重巒疊嶂,穀深壁絕,中間一條小道隻容一騎通行,三國董卓借潼關笑對十八路諸侯,溫侯呂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過鎮守潼關之人不是呂布,他叫齊克讓,隻有一萬兵馬駐紮在此;而張承範帶來的援兵不足三千。那黃巢大軍如盤蛇纏山,馬隊延綿數百裡之遠,旌旗漫山遍野一望無際。齊克讓對張承範道:“我等在此已拖延數日,卻不見再有援兵。如今賊眾兵臨城下,我等不可不戰,本督親率兵馬與賊一戰。”遂命張承範守城,自己率副將王師會、李茂、宋真等領一千兵馬城下列陣。
黃巢帳下大將葛從周催馬出陣,宋真揮刀相迎,二人不過一個回合,宋真便被葛從周刺於馬下。又有大將李茂持一對镔鐵斧而來,葛從周挺槍便刺,又戰兩個回合,隻見二馬一挫蹬,葛從周槍交左手,右手拔劍削下李茂人頭。唐軍士卒本無戰心,見連折兩將,更是士氣大落。又有唐將王師會催動跨下紅鬃馬,手揮象鼻古月刀直取葛從周。不過七八回合便被葛從周馬上生擒,抓回營中。齊克讓見三將三敗,陣前大呼一聲道:“蟊賊休狂,齊克讓在此!”隻見一條獸角點金槍直殺過來,葛從周挺槍應敵。二人大戰四五個回合,齊克讓並非葛從周對手,已是支撐不住。張承範恐齊克讓再被葛從周刺於馬下,便下令鳴金收兵。
張承範連夜派人向僖宗告急:
“臣離京六日,沒看到一個援兵,糧餉也杳無音訊。如今強敵已至,而齊克讓率領的軍隊已經饑餓潰散,現在隻有我的兩千多人在此抵擋六十萬賊兵。我若失守,即便投身油鍋也甘心,可朝中大臣的臉該往哪放呢?有消息說陛下準備逃往蜀中,鑾駕一動,上下必定土崩瓦解。臣現在還活著,冒死說幾句話,希望陛下和大臣們不要輕易撤退,抓緊征兵以救潼關之危,那麼高祖、太宗他們創立的基業還有可能維持,黃巢也會像安祿山一樣敗亡,臣至少可以死得比哥舒翰有價值。”
張承範拿出所有的輜重,和自己私藏的小灶,全部分發給士兵。接著又勉勵士兵們說:“諸君勉報國,救兵且至。”將士們十分感動,願意和張承範一起奮力死戰。
十二月初二淩晨,黃巢下令猛攻潼關,張承範率軍竭力死戰,戰鬥十分慘烈,一直從寅時打到申時,潼關上的將士們箭矢用儘,最後拿石頭和巢軍大戰。
當日天色將晚,義軍攻城。隻見雲梯高架,箭弩齊發。關上唐軍饑餓不堪,潼關失陷,王師會自殺身亡,張承範變裝逃跑。
當張承範逃到野狐泉的時候,遇到奉天的二千援軍,張承範對他們說:“你們來晚了!”
援軍聽說潼關已經失陷,不得不撤退到長安。到達渭橋的時候,發現剛剛招募的新兵居然都穿著新衣,援軍大怒道:“你們有什麼功勞能穿這樣好的衣服,我們殊死戰鬥反倒受凍挨餓!”說完便搶了新軍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
盧攜當初提拔高駢,高駢立功後,盧攜在朝中威名赫赫,不料高駢居然避戰不出,致使黃巢輕易渡過淮水。田令孜擔憂唐僖宗責怪自己,便嫁禍於盧攜,盧攜自知難逃一死,便在當天夜裡喝毒酒而死。
潼關失守,滿朝文武束手無策。尚書右丞王鐸向天子奏道:“今長安危矣,陛下可封黃巢為節度使,以示招安;再詔各路勤王之師來京保駕。”
僖宗道:“愛卿所言極是,草旨封黃巢為天平節度使,旨到之日即赴官任。朕明日駕臨南郊祭天,以求神靈。”
使者持聖旨往黃巢營帳,黃巢毀詔罵道:“巢受百姓之望,殺富濟貧,殺官濟民。朝庭昏庸,小人弄權,賢不能進言,官不能為廉。李唐大限已到,你回去告訴李儼,十日之內兵臨長安城下!”說罷命左右侍衛驅逐使者回京。
使者回到京師,僖宗聞言大驚。又報巢兵到八裡橋安營。田令孜奏曰:“事已急矣,不如前往西祁州避兵。”帝問曰:“西祁州哪得宮殿安身?”田令孜奏曰:“昔日明皇因安祿山漁陽兵變上西祁州避兵,建立的宮殿尚存。”帝即傳旨,收拾三宮六院,嬪妃彩女,上西祁州去。田令孜奏曰:“軍情緊急,隻一君一後足矣,嬪妃彩女顧不得了!”後人有詩歎曰:
玄宗回馬楊妃死,
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日聖明天子事,
景陽宮井又何人。
唐末詩人羅隱有《帝幸蜀》詩詠其事:
“馬嵬煙柳正依依,
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
這回休更冤楊妃。”
(“阿蠻”是楊貴妃的小名。)
號稱“秦婦吟秀才”的唐末進士韋莊《立春日作》與此意境相同:
九重天子去蒙塵,
禦柳無情依舊春。
今日不關妃妾事,
始知辜負馬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