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王員外氣喘籲籲的咒罵聲。
小乞兒原話是,“沈掌櫃,王員外是在殺人嗎?他屋子裡一直有人在哭喊求饒,還是不同的女人。叫的太慘了!咱們要不要報官?”
沈清棠摸摸小乞兒的頭,“不用報官,因為縣太老爺已經知道了。”
守在王家附近的小乞兒說,各個方向的大門、小門、角門都沒有看見縣令夫人出來。
沈清棠隻能等。
等著看多方博弈裡,誰最沉不住氣。
等待是最讓人心焦的事,沈清棠也難免有些心急。
為了靜心,沈清棠隻能做些彆的轉移自己注意力。
比如,思索秦征這一百兩黃金怎麼能讓一萬將士好過點兒的同時,也讓自己賺點錢。
沒人說助人就不能利己。
沈清棠擁軍的同時也想賺錢。
想賺錢容易,想在苛刻的條件下賺錢難。
不能暴露他們的行蹤,不能大批量采購物資。
怎麼辦呢?
沈清棠思索良久,拿過筆,在紙上寫下五個字:經濟內循環。
說白了就是哪裡賺錢哪裡花。
比如說沈清棠雇用萬人中的十個人幫著她照顧田地、果蔬,每個人每天一百文的工錢。
然後秋收了,沈清棠會賣糧食、果蔬。
這十個人再拿錢來買沈清棠的果蔬、糧食。
他們吃到了糧食蔬菜,沈清棠賺到了錢。
沈清棠賺到錢可以雇傭他們中更多的人來工作,就能掙更多的田,賣更多的糧食。
經濟豈不是就循環起來了?
當然,這隻是舉個最簡單也最難實現的例子。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彆說一人一天一百文,一人一天三十文,一天就要三百兩銀子。
從開荒到秋收,種成熟期最短的蔬菜都要一個月以上,最起碼得準備一萬兩銀子。
沈清棠可沒這麼多本錢往裡墊。
秦征的一百兩黃金也不夠。
就算沈清棠不發工錢隻管吃飯也費勁。
也不能隻吃飯,還得穿衣呢!
再說,人活在世,總得有點兒精神需求吧?!
總之,想要穀中經濟循環起來,還得想更穩妥的辦法。
沈清棠在紙上寫下一個又一個的詞,最後連成一個圈。
她在最後一個圈上點了點,起身往斜對麵走。
斜對麵是沈記果蔬生鮮超市。
這會兒店裡客人不算多,沈嶼之兩口子正在布貨。
“棠丫頭,你怎麼來了?是店裡出什麼事了嗎?”沈嶼之裝黃瓜的竹筐挪到牆邊,抹著額上的汗,問。
沈清棠搖頭,“店裡沒事。”
沈清棠反思,她是真把爹娘嚇到了。
“我來是想跟你們商量一下,最近賣菜咱們能不能不收銅板了?”
“嗯?不收錢?”沈嶼之不懂,“白送?那不賠本嗎?”
穀裡還有那麼多張嘴等著吃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