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沈清棠說上話當朋友很容易。
想當交心的朋友那就難了。
沈清棠為人處世有一條自己的線,線外都是點頭之交,線裡才是生死之交。
當然,據黃玉觀察,能到線裡的人不多。
彆說自己這邊的人,就是她自己帶來的這些人,黃玉都覺得沈清棠跟她們隻是看著親厚實際上有一種看不見的距離。
包括整天跟在她身後的秦征和一直幫她帶孩子的李婆婆。
怎麼說呢?
黃玉覺得沈清棠是信任他們的,有事也敢托付給他們包括她的性命和她的孩子。
卻又是防備他們的,再好也不交心。
特彆割裂且矛盾。
黃玉不管在閨中還是嫁給林長風之後,身邊都是仆役成群,也有自己的心腹丫環。
就像她遇到事第一時間把丫環送走一樣,沈清棠也不信任李婆婆和秦征。
最起碼對著他們,沈清棠是足夠理智的。
沈清棠對李婆婆他們客氣有餘,親近不足。
像略微親厚的朋友而不是下人。
讓黃玉十分奇怪且摸不準的是沈清棠對自己的態度。
按理說自己跟沈清棠認識的過程並不算友好。
尤其是熟悉以後,黃玉十分篤定沈清棠不是個因為自己可憐就對自己施以援手的菩薩心腸。
實際上,在黃玉的評判標準裡,沈清棠是一個有點兒冷血的人。
可沈清棠確實對她很好,近乎掏心掏肺不求回報的好。
好的讓黃玉納悶之餘還有些不知所措。
黃玉也曾試圖問過沈清棠為什麼這麼幫自己。
每一次,沈清棠都會看著她,目露感激。
隻是黃玉總覺得沈清棠隻是透過自己看另外一個人。
隻是看著,從來沒說過原因。
問急了,沈清棠也隻是回一句:“可能,咱們同病相憐吧!”
黃玉覺得這句話是真的,又覺得這句話是假的。
***
古代物資普遍匱乏,寧城也不算魚米之鄉,老百姓生活沒那麼富足,肚子裡一樣缺油水。
烤到滋滋冒油的肉串、燉到軟爛濃香的大骨頭,饞的大家直咽口水。
再饞除了幾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也都得等著領導和出資方訓完話才能動筷子。
最大的領導是黃玉,出資方是沈清棠。
這裡是林家地盤,最多的是林家奴仆。第一個上台講話的自然是黃玉。
黃玉既然是拉攏人心,說的也都是些場麵話。
大意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夫君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等雲雲。
感動的奴仆們齊齊跪地磕頭認主,發誓要追隨黃玉。
第二個講話的是沈清棠。
沈清棠當然不能跟黃玉一樣畫大餅,她得說點兒實際的,彆人才願意聽。
“想必大家都餓了,我呢也不廢話。就一件事想問大家:你們願不願意賺銀子?”
眾人都沒見過這種開場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齊齊看向黃玉。
黃玉點頭:“沈……東家,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如今我的處境諸位也知曉,短十日內,我怕是沒辦法讓大家再過上跟之前一樣的生活。
身邊也不需要這麼多人伺候。甚至,我可能連工錢都發放不出來。
你們即使有了落腳地,也需要穿衣吃飯,我給不了你們的,沈東家能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