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般用來敷在肚臍上,用來治瘧疾等引起的腸胃不適。
沈清棠不能把蒜碎末去敷在士兵的傷口處。
她是想救人,不是想折磨人。
隻能用另外兩種辦法。
第二個辦法還是先把蒜搗碎,但是搗碎後還得進行好幾個加工流程。
搗碎後的蒜末,用小火炒乾,研磨成粉,泡於提純的高度酒中,最後得到味道濃鬱的酒液中就含有大蒜素。
第三個辦法還是需要搗碎蒜,搗碎後進行蒸餾。
蒸餾溫度不能像煉油或者提純酒精一樣。
控製在沸點以下。
但是古代沒有酒精和試管,沈清棠不保證能成功。
她需要時間試錯,所以才跟秦征說,讓軍醫忙完再來。
大蒜素在古代實用性上最大的缺點就是時效性過短。
一旦沒有了相關的物質,就起不了殺菌消炎的作用。
沈清棠實驗成功後,就把方法教給了軍醫。
讓他分批次的做大蒜素,務必在得到兩刻鐘之內,把大蒜素用在傷口處。
不知不覺又是一天過去。
大年初三到了。
距離十萬士兵斷糧,又近一天。
村民們帶回來了不少糧食,但對十萬將士來說是杯水車薪,一人一碗粥都巴結。
縱使如此,他們依然用看菩薩的虔誠看著沈清棠道謝。
早晨,沈清棠帶著村民去大山穀送糧食時,一路看見的將士見了她都會停下行軍禮。
“夫人好!謝謝夫人!”
語氣虔誠、神態恭敬。
他們都知道,他們的糧食是沈清棠給的。
大年初一吃到的肉、蛋也是沈清棠給的。
哪怕眼下的容身之處也跟沈清棠有關係。
傷患們更是對沈清棠感激不儘。
“謝謝夫人!我的傷口用了燒酒,真的不腫了!”
“夫人,我戰友他用了大蒜素今天就退燒了。”
“謝謝夫人!夫人你是我們的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