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時酌被他問住了。
好的儲君應當是什麼樣子的。
好的儲君當心懷黎民,洞察民生疾苦;善謀善斷,能明辨朝堂是非...
還有呢?
難道端景耀真的不是個好太子嗎?
見溫時酌沉默,端景耀出聲道,
“怎麼不說?你覺得本殿算不上一個好的儲君,本殿弑父,甚至等奪位的時候還要殺兄殺弟?覺得本殿暴戾嗜殺,不配登上皇位?”
端景耀接二連三地逼問把本就發愣的人徹底唬住了,抿唇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端景耀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話重了。
可太子殿下拉不下麵子,隻一甩衣袖,沉著臉。
但溫時酌同樣覺得自己錯了。
儘管端景耀惡名在外。
但民間也有不少他做出的政績。
江南水災是他率先領下賑災這個苦差事。
不到一月便把賑災辦的漂漂亮亮的。
溫時酌雖不知詳情,但也聽到過傳聞。
端景耀賑災時,親自帶人加固堤壩,將自己的馬車騰出來運送老弱病殘。
開粥棚時發賑災糧,為了讓災民多領半勺米,當眾與戶部官員爭執。
隻是這些傳聞大多被抹滅,剩下的隻有端景耀殘暴的事跡。
說他將當地官員剝皮掛在長竹竿上示眾。
說他不分青紅皂白就抄了商戶的家。
若不是溫時酌有係統幫著調查資料,可能也真要信了這些事跡。
可事實卻是,那被端景耀活剝了的縣丞,是個十足十的貪官。
朝廷發下的賑災糧都讓他換成了生蟲發黴的糧草。
若不是端景耀發現。
這些糧草就要進那些災民的碗裡。
災民經了洪災,本就身虛體弱
萬一再吃了這些發黴的糧草,指不定會造成怎麼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