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的辦公室內,沈逸塵端坐在巨大的辦公桌後,周圍安靜得隻聽見文件翻動的聲音。他正專注地審閱著一摞厚厚的文件,時而在上麵做些標記,神情嚴肅而認真。
這時,辦公室門被輕輕推開,他的私人秘書輕步走進來,站定在辦公桌一側,恭敬地說道:“沈總,兩小時後在金融街的世紀大酒店有一場規格極高的股票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國內外金融界的權威人士都會出席,那些投資者們也都盼著聽您對當前市場的看法呢,時間緊迫,咱們得出發了。”
沈逸塵微微抬眸,視線從文件上移開,看向秘書,輕嗯一聲,隨後從容地合上文件,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裝,便邁步向門口走去,秘書趕忙跟上。
沈逸塵和秘書乘車來到世紀大酒店,剛踏入研討會大廳,就有不少人前來打招呼。
“沈總,好久不見,您這次可得給我們指點迷津啊。”一位投資公司老總笑著說。
“哪裡哪裡,大家一起交流。”沈逸塵禮貌回應。
在研討會進行過程中,沈逸塵走上台發言:“目前的股票市場,看似繁榮,但實則暗潮湧動。就拿新興科技股來說,雖然市場熱度高,但大家不能忽視其中的技術風險。很多公司看似有創新,實則核心技術並未成熟,盲目投資可能會血本無歸。”台下眾人紛紛點頭,有人快速在本子上記錄,有人小聲和旁邊的人重複沈逸塵的觀點。
這時,台下一個戴著帽子壓低帽簷且帶著黑色口罩的人輕聲說:“沈總,您隻看到了技術風險,但新興科技股背後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它們發展,不是嗎?”周圍的人聽到這話,都露出驚訝的神情,原本的低聲交談戛然而止,目光都投向了這個讓人認不出是誰的說話者。
沈逸塵看向那人:“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如果技術不過關,企業無法實現盈利,政策也隻是一時的助力。”
那人又道:“可是有些科技股已經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比如啟星科技,他們的產品已經有了穩定的市場,這種情況您怎麼看?”這時,台下有人露出興奮的神情,似乎期待著更精彩的辯論,也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在腦海中搜索關於啟星科技的信息。
沈逸塵回答:“啟星科技隻是個例,大部分新興科技股還處於探索階段,不能以偏概全。”台下眾人有的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有的則微微搖頭,似乎有不同的看法,還有人開始和鄰座小聲討論起來,現場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那人繼續說道:“就算大部分在探索階段,但新興科技股的潛力是巨大的。從長遠來看,它們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的技術問題遲早會解決,這其中蘊含的機遇不可小覷。”
沈逸塵微微皺眉:“潛力大不代表現在就值得盲目投入。投資需要考慮當下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我們不能隻盯著潛力而忽視眼前的危機,很多新興科技企業甚至還沒挺到技術成熟就已經夭折了。”
“沈總,您太保守了。風險和機遇向來是並存的,新興科技股的發展速度極快,等一切都清晰明了的時候,最佳的投資時機早就過去了。”戴帽之人語氣有些急切,眼中閃過一絲不屑,他正是林曉。
沈逸塵笑了笑:“我並非保守,隻是理性。我們不能用賭徒心態對待投資。市場的複雜性不是簡單的機遇和風險兩個詞就能概括的,我們需要全麵分析。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合理的投資組合應該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孤注一擲。”
林曉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您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新興科技股的崛起是大勢所趨,我們可以在把控一定風險的前提下適當參與,而不是完全否定。從量化投資的角度來看,通過合理的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製風險,同時捕捉新興科技股的成長機會。”
沈逸塵點頭:“沒錯,適當參與是可以的,但投資者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和風險評估,不能被市場的狂熱衝昏頭腦。今天我們在這裡討論,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更理智地看待新興科技股。無論是基本麵分析還是技術分析,都應該為我們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而不是盲目跟風。”
眾人聽後,都陷入了沉思,研討會在這凝重又充滿思考的氛圍中結束了,林曉悄然離開。
研討會結束後,沈逸塵回到公司辦公室,秘書走進來。
“沈總,今天研討會上那個提問的人,感覺不簡單。”秘書說。
“嗯,有點意思,去查一下他是誰。”沈逸塵吩咐道。
幾天後,秘書彙報:“沈總,查到了,是一個名叫“素影”的人,不過資料不多。”
“繼續查,我要知道他的背景。”沈逸塵眼神深邃。
而林曉這邊,正在和股票交流群裡的人語音。
“今天在研討會上和沈逸塵爭論了一番,感覺他有些觀點太保守了。”林曉說。
“素影,他可是行業大佬,你不怕得罪他?”群友擔心地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隻是就事論事,而且我相信我的判斷。”林曉堅定地說。眼中閃爍著無畏的光芒,“當年他能肆意傷害我,但現在的我已今非昔比,我有實力讓他正視我的觀點,也有勇氣麵對任何挑戰。”
又過了幾天,沈逸塵在辦公室接到秘書的電話:“沈總,‘素影’又在股市有新動作了,他大量買入了一支環保產業股。”
“環保產業股?他有什麼依據?”沈逸塵疑惑。
“目前還不清楚,不過那支股票最近沒什麼特彆的消息。”秘書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