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曰:
“朕以薄德,承天景命,嗣守漢祚,夙夜憂勤,恐負皇帝之托,萬民之望。然天不假年,半道而崩,朕雖死,漢室未興,曹賊未滅,此朕之憾也!
太子劉禪,年雖幼衝,然仁厚寬和,可為守成之主,朕以社稷付之,望卿等儘心輔佐,勿負朕言。
丞相諸葛亮,才德兼備,國之柱石,朕與卿相知相托,情同手足。
太子禪,當以父事之,凡事谘而後行,勿違丞相之教。
朕平生所願,惟在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然天不遂人願,朕將歸於九泉,唯望卿等繼朕之誌,戮力同心,共討國賊,以安天下!
太子禪即位後,依周漢舊製,軍國大事,不可停闕,興複漢室,任之有司。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一篇長長的先帝遺詔,表達的意思很明確。
其一,先帝劉備崩逝後,太子劉禪即位,諸葛亮輔政。
其二,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宣讀完遺詔後,眾朝臣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半晌後,諸葛亮麵朝劉禪伏地而拜,大聲喊道:“請太子殿下遵先皇遺詔,即刻即位為帝!”
文武百官整齊地排列在兩旁,紛紛跪地齊聲道:“請太子殿下即皇帝位!”
三次請辭後,劉禪麵向群臣,方才緩緩道:“既是先皇遺詔,兒臣劉禪...不得不從!”
隨後,劉禪行祭祀之禮,三拜諸神,隨後麵向群臣,拂袍而立。
“咚咚咚——”
緊接著,冗長有節奏的鐘鼓聲響起,大典再次歸於沉寂,諸葛亮緩緩而起,往前走了兩步後,麵容肅穆的麵向群臣,宣讀皇帝登基詔。
“臣諸葛亮奉旨宣讀《皇帝詔書》,諸公鹹聞,各司頒行。”
群臣彎腰拱手,諸葛亮手捧《皇帝詔書》,腰背挺直,聲音非常洪亮:“敕曰:朕以眇躬,仰惟先帝創業之艱,承祖宗之烈,踐作大寶,以臨萬邦...”
“...然社稷不可無主,神器不可久虛,是以承天帝命,以慰先帝在天之靈,以扶四海臣民之望...”
《皇帝詔書》比較短,約莫一百來字,很快諸葛亮便念完了。
陷入短暫的沉寂後,眾朝臣再次齊聲高呼:“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神色肅然,高聲道:“今朕承帝王之緒,改年號章武為建興,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水行,大赦天下,頒行新政!”
此言一出,不少官員竊聲私語,“新政”兩字乃是禁忌,尤其對世族來說,這可是要人命的東西。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上任也有三把火,劉禪的第一把火便是推行新政!
諸葛亮眉頭輕皺,與站在前方的法正交換了個眼神,似乎在說:“陛下此舉,是不是有些著急了?”
隻見劉禪龍袍一擺,坐於龍椅之上,隻見他頭戴帝王金冠,金冠前有十二根玉旒垂落而下,微微遮住了他的麵容,他身披著黃色龍袍,極具威嚴。
“新政之一乃蜀漢祖訓,不對異族稱臣,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劉禪高聲肅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