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駕崩之前,留下四位輔政大臣。
分彆是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以及撫軍大將軍司馬懿。
曹丕立平原王曹叡為大魏皇帝,曹丕駕崩後,諡號文皇帝,曹叡的母親甄氏為文昭皇後。
曹叡即位後,大赦天下,封鐘繇為太傅,王朗為司徒,華歆為太尉。
另外,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升任為驃騎大將軍,提領魏軍人馬鎮守洛陽西方門戶——函穀關。
針對魏國突如其來的變故,劉禪立刻召集群臣到未央殿議事。
“諸位,如今曹丕已死,孺子曹叡即位,在此魏國新君交替之際,汝等有何想法?”劉禪看向殿內群臣問道。
諸葛亮手持羽扇緩緩而出,拱手道:“陛下,曹叡比之曹操、曹丕父子二人尚有不及,不足慮也,臣擔心的是剛升任的驃騎大將軍司馬懿。”
頓了頓,諸葛亮繼續道“司馬懿深有謀略,今屯兵函穀,倘若成勢,必為大漢的心腹之患,到時潼關危矣,長安危矣!”
劉禪看向諸葛亮問道:“那依相父之見,為之奈何?”
諸葛亮停頓片刻,旋即眼神堅定道:“我等當先下手為強,以長安之兵直襲函穀,揮師北伐!”
北伐!
這項貫穿於蜀漢後期的軍事國策,終於還是要來了嗎?
就在劉禪蹙眉間,參軍馬謖出列道:“陛下,丞相剛平定南中不久,軍馬疲敝,將士們還未與家人共享天倫,豈可再次出征?臣有一計,可使司馬懿死於曹叡之手。”
劉禪眼皮一跳,看向馬謖道:“幼常先生請講。”
馬謖定了定神,說道:“曹叡此人,控製欲極強,對權臣多有猜忌之心,司馬懿雖為輔政之臣,但曹叡對其並不信任...”
“依臣之見,不如秘密派遣細作,到洛陽、鄴城等處,張貼告示,散布流言,稱司馬懿欲反,準備棄魏自立,以此離間其君臣二人...”
“如此曹叡必心神不寧,必然對司馬懿痛下殺手。”
劉禪托著下巴,輕聲呢喃道:“反間計嗎?”
旋即他的目光看向諸葛亮道:“相父以為如何?”
諸葛亮沉聲道:“幼常之計值得一試。”
劉禪看向馬謖點頭應道:“那便依先生之言!”
緊接著,劉禪連夜召集血衣衛,挑選出八名頭腦靈活,善於隨機應變的將士前往魏地,在洛陽、鄴城兩地散布司馬懿欲要造反的言論。
洛陽城內,夏日的微風拂動柳條在宮牆間搖曳,崇華殿前,魏軍侍衛鐵甲森嚴,刀戟如林,殿內銅爐內香氣嫋嫋,卻驅不儘那壓抑的氣息。
身在龍椅的曹叡坐立不安,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扶手。
隻見他生得麵如冠玉,眉宇間既有父親曹丕的淩厲,又帶有母親甄氏的柔美,倒真是翩翩少年郎。
他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卻已顯幾分帝王的威儀,一雙桃花眼微微上挑,閃爍著不安的光芒。
“陛下,華太尉,王司徒到了。”內侍腳步匆匆而至稟報。
曹叡迅速從龍椅上站起,急聲道:“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