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李兆,開了家小金店。一對情侶來買手鐲,共花費三萬三千塊。沒過幾天,女人過來說想要換一個款式。原主檢查後發現鐲子的重量不對勁,少了幾克。
仔細檢查後,發現女人帶來的手鐲不是純金的,而是金包銀的,不是從自己店裡買的。
女人一口咬定就是當天那隻。
原主的店已經開了二十年,手續齊全,從來沒和顧客產生過糾紛,何況是賣假貨?
原主據理力爭,字裡行間的意思就是,想想是不是誰在她家裡偷換的。
女人越說越激動,說她買回去隻戴了一次,就放在了盒子裡,連包裝都還在,怎麼可能被人偷了。又大聲嚷嚷說原主欺騙消費者,她要報警。
路過的人都圍過來看笑話,原主的名聲徹底毀了。
女人走了之後,在網上發帖,添油加醋,說自己是多麼的慘,買到了假黃金,店大欺客,投訴無門,還把原主店麵的具體位置曝光了。
一時之間,原主成為了“大紅人”,每天都有陌生人來,要麼單純看熱鬨,要麼過來罵她。
原主迫於壓力,隻能關店。沒了生意,也不敢出門,原主的身體迅速垮了。
女人一直在網上叫囂,報警後原主去了趟警察局做筆錄,最後因為證據不足不予起訴。
警察都說證據不足了,女人還是一口咬定就是原主賣假貨。
因為這件事,女人的賬號積累了大量的粉絲,成為了知名的博主,帶貨接廣告賺了很多錢。
直到死亡李兆才知道,那個金手鐲其實是女人的男朋友掉包的。
……
“康城,這隻怎麼樣?”張玉看著盤子裡的金手鐲,每一隻都好喜歡,金燦燦的,又貴氣,又保值,心裡充滿了甜蜜。
她和周康城談戀愛三年,還是他第一次買這麼貴重的禮物,看了一眼價格,33,000塊,有些貴了。
“康城,怎麼樣啊?要不就這隻吧。”說出這話她心裡也有些忐忑。
周康城拿起來瞧了瞧,說:“行,挺好看的,配你。”
張玉激動起來,她沒想到男朋友這麼爽快就答應了。
周康城拿出卡,對張玉說:“我這卡一天隻有三萬塊的額度,你給老板掃三千,我明天還給你。”
李兆拿出了秤來複稱,關於金子的總克數,讓他們反複確認,又給她們看上麵的鋼印,有鋼印的才是從她店裡賣出去的。
交完錢,兩人離開,李兆也下班了。
張玉回到家裡,迫不及待就把金手鐲從盒子裡拿出來,戴上,對著鏡子仔細觀賞。又拍了個九宮格發朋友圈,配上文案:男朋友送的。
評論蹭蹭蹭地漲。
“找到個大方的男朋友好福氣。”
“這看著沉甸甸的,不便宜吧?”
“三萬多,男朋友說隻要是給我買的就不心疼。”
張玉回了一會兒信息,越看周康城越順眼。
等到要睡覺了才把手鐲放回盒子裡。她是不準備平時戴的,畢竟金子是硬通貨,不安全,隻要大家知道她有就可以了。
一連幾天,張玉的心情都特彆好,工作都有勁了。在網上刷帖子的時候,看到彆人說最近的金手鐲流行款,她看中了其中一款。記得那個店主說要是不喜歡款式了,可以去換。
去了之後發現店麵關了。門上寫著:有事外出,歸期待定。
她到了隔壁的金店,想看看有沒有那個款式。店主告訴她,隻要是克數差不多的,就可以換,補差價就行了。
張玉拿出了自己的鐲子,那店主一看就覺得不對勁,拿在手中掂了掂:“這鐲子不是純金的。”
張玉傻眼了:“店家,你可彆開玩笑,我花了三萬多買的,怎麼可能不是純金的?”
店家拿出了探測儀器,檢測顯示,含有大量的銀元素。
“你看,金包銀。”
“不可能,不可能,我是在隔壁店買的,她都沒賣銀器,而且銀子和金子的價格差很多。”
店主說:“你說的李兆?她確實不會賣假的,你這隻我就不知道了。”
張玉腦子裡一團漿糊,現在李兆不在,她也不能當場對峙,想到三萬多的錢,決定報警。
張玉給周康城打電話,說了這件事。
周康城的語氣很急:“你報警乾什麼?這事可以私下解決的啊。”
“怎麼私下解決,店主賣了我們三萬多的假貨,當然是要她賠錢,蹲局子了。放心,我已經在警察局裡做好筆錄了。等你出差回來,事情已經解決了,不止賠三萬三呢。”
“算了,我懶得和你說。”
李兆接到了警察的傳喚,到場做筆錄。
“我沒賣過金手鐲給這位女士。我記得很清楚,這位女士說的那天,是我去旅遊的前一天,我沒有賣出過一條超過三萬的手鐲。這位女士,你是不是記錯了?”
張玉激動起來:“好啊,你敢在警察局裡撒謊。警察同誌,我和我男朋友那天明明就是在她的店裡買的手鐲。不信你們可以去查監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查完監控,自然是,什麼都沒有。李兆已經全部銷毀了。
警察都無語了,這不是報假警嗎?把張玉教育了一通,讓兩人離開。
張玉回家越想越氣,這事處處都透著詭異。
周康城出差回來,她立馬核實了下當天的情景。
周康城有些不耐煩了:”彆再想了,就當是破財免災。”
“康城,你什麼意思啊,我在意這件事,還不是心疼你的錢?三萬塊,夠你工作半年。”
“行了行了,這不是警察都說不是店主乾的嗎?還能怎麼辦?”周康城越想越心虛。
“康城,你這是怎麼了?”張玉察覺出了不對勁。周康城怎麼好像,不想拿回真鐲子一樣。
警察不管,她可以找網友幫忙。
於是,她把自己怎麼花了三萬塊買到金包銀手鐲的事發在了網上,配圖是已經被剪斷的手鐲。
“還有這種事?這也太大膽了。”
“金店還能造假,長見識。”
“一般不會吧,我記得金店要辦下來,手續挺麻煩的,而且店裡店外都有監控。”
“對啊,我之前去買金,店主比我還緊張,光那個克數就稱了好幾次,生怕我沒看清,就怕出問題。博主,你當時看稱了嗎?還有鋼印。”
這些流程張玉都是經曆過的,她想也沒想,就回答說了是。
“那就奇怪了,買的時候是對的,過了幾天就不對了。博主,還有圖片嗎?應該有拍照吧?”
張玉於是把買鐲子當天自己發朋友圈的照片貼了上去。
很快,細心的網友就有重大的發現。
“博主,你這明顯就不是同一隻啊。圈口變大了,磨損度也不一樣。”
“對對對,我第一眼就覺得不對勁。”
“破案了啊,博主是拿回家之後才被掉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