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北方推廣,必然要將現下收獲的土豆和紅薯運過去,當做種子。從京師出發,北上千裡之遙,所費時日不短,若是存儲不當,土豆和紅薯都會發芽。一旦其發芽,再食用的話就會中毒,切不可大意。”朱標想到之前忘記叮囑如何存儲,眼下得重視起來了。
“中毒?那該如何存儲為好?”朱元璋一聽吃了會中毒,立馬嚴肅起來。
“隻要記住兩點即可,其一,乾燥;其二,避光。隻要做到上述兩點,土豆和紅薯就可存儲相當長時間,起碼過冬沒有問題。”朱標給出了解決辦法。
“這倒也是挺容易的。比如放在地窖裡。”朱元璋一聽原來存儲方法如此簡單,便放心了許多。
“父皇明鑒。京師的土豆和紅薯運往北邊後,要在那裡過冬。以北平的天氣而論,眼下已經不太適合種植,要等到明年的春天才行。而中原一帶,譬如河南、山東以及京師附近,則可一年種兩次,分彆為2、3月份和8、9月份。再往南邊,例如廣東、雲南等地,則可在水稻收獲之後,再種植,約莫來年2月份就能收獲。”朱標順便說了一下在各地種植的時節,方便以後推廣。
“這倒也是因地製宜,很不錯。老大,你把關於土豆和紅薯推廣、存儲的事情列個章程,直接交待戶部去辦,明日咱會下旨讓戶部有司官員配合你。行了,你先回去吧,晚上一起吃飯,你娘想你了。”
“遵命。父皇操勞國事,要注意休息,兒子告退。”朱標深鞠一躬,退出朱元璋的視線,才轉身離開。
晚飯時間,朱標準時到了坤寧宮。馬皇後已經準備好了一桌可口的家常菜,一家三口圍坐桌旁,閒聊天。席間,朱標給馬皇後說了幾種土豆和紅薯的吃法,譬如土豆泥、烤紅薯,拔絲等等。這些個後世普普通通的菜品,在這個時代成了從宮廷流傳出去的禦膳。
十日後,工部上呈了一把火繩槍和一把燧發槍以及數十發彈藥。這兩把槍顯然是經過仔細的打磨,槍身空閒處雕龍畫鳳。朱元璋拿在手上,細細打量,掰掰燧發機括,扣動幾下扳機,讚不絕口。在朱標的建議下,於奉天殿前的廣場之上,在一群武將麵前,舉行了一場新舊火器的比賽。
結果可想而知,新式火槍,無論是火繩還是燧發,都比火門槍強太多了。同時,李賢上奏的三疊陣法,也頗受好評,在比賽中也演練了一番,圍觀的武將都驚訝不已,如此密集的火槍齊射,對麵非得被打成篩子不可。
沒想到第二日,大都督府要求更換新式火槍的奏疏就擺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之上。不過,眼下明軍百萬之眾,使用的火門槍少說也得有十萬支,這要是全部更換為火繩槍或者燧發槍,以現在的造價,怕是得幾百萬兩銀子,更何況,軍器局也提供不了這麼多貨。
顯然,朱元璋對這些心知肚明。而這份奏疏,他隻當是武將們對於新式火槍給予好評的一種表現形式,看過就罷了,根本沒當回事兒。朱標看到抄本,也是無奈地笑笑,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可沒有流水線和機械化生產,得慢慢積攢才行。為此,他特意派人去知會沈奇,命其開始生產燧發槍,產量少不要緊,保證質量為要。
洪武三年的夏天發生了一件大事,中書右丞楊憲升遷左丞,僅僅月餘便被李善長、胡惟庸等參劾——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終以罪伏誅。中書省左丞正二品大員,可以說是大明建國以來處置的最高級彆官員了。楊憲生於1321年,在朱元璋攻克南京後,投奔其麾下,初為幕僚、掌文書,屢次出使陳友諒、張士誠,做事乾練,逐漸得到朱元璋的賞識。
那時的朱元璋作為割據一方的義軍領袖,對於手底下的兄弟,一方麵以誠相待,另一方麵也暗中監視,設立了名為檢校的特務機構——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的前身。楊憲就是其中一員,而且是個領導人物。
楊憲在檢校隊伍中工作賣力,搞情報是一把好手。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後,在其地盤上設立浙東行省,以外甥李文忠總管軍政民務,派遣楊憲為隨從屬官監視李文忠。楊憲沒有因為李文忠的特殊身份而畏首畏尾,本著情報人員的職業精神,向朱老大彙報了李文忠擅自啟用張士誠部降臣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五人參與政務的消息。
朱元璋對此很是在意,對張士誠地盤上的人滿是疑心,得此消息立即逮捕五人,屠、孫二人被殺,其餘三人充軍發配。李文忠為此也受到了責備,心中對愛打小報告的楊憲沒什麼好感。洪武元年,朱元璋北巡開封,劉伯溫和李善長留守京師。時任禦史中丞的劉基抓住了中書都事李彬貪贓枉法的證據,要將其斬首問罪。
但是李彬和李善長關係匪淺,又是下屬,李善長有意留他一命,即便劉伯溫已經請示皇太子朱標,仍然采用拖字訣挨到了皇帝返京。朱元璋對官員貪汙、枉法深惡痛絕,認為劉伯溫的處置並無錯處,按律當斬。李善長又提出現京師久旱,正在祈雨,殺人不詳。劉伯溫為了爭口氣,定要置李彬於死地,以儆效尤,直言殺了李彬就會下雨。
劉伯溫觀天象、參天機的本領,朱元璋在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多有領教,深信不疑,結果殺了李彬,還是沒下雨。此時劉先生在朱元璋的心中信任度直線下降,甚至被懷疑之前的神操作都是瞎蒙的,恰逢劉伯溫二夫人病逝,其以此為借口返回青田老家,避開禍事,臨行前舉薦了同是浙東集團人員的楊憲,希望楊憲充分發揮其搞情報的專長,給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找麻煩。
楊憲能夠躋身中書眾臣,一方麵有劉伯溫的舉薦,另一方麵則是朱元璋看好他。以他在檢校中的出色表現,朱元璋便有意讓他進入中書省,監視李善長等人。洪武立國以來,淮西文武都因最早追隨朱元璋而身居高位,創業階段他們以朱元璋為首,現在朱元璋晉位皇帝,總管天下,淮西文武們隱隱唯中書左丞相李善長馬首是瞻,這讓朱元璋心裡不爽,擔心李善長等人有二心。
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是浙東、淮西集團的爭鬥,還是皇權與相權的平衡,楊憲位極人臣,先後任中書參政、禦史中丞、山西省參政,洪武二年九月調任中書省右丞。在這期間,楊憲沒少找李善長等人的麻煩,但都不致命,就是癩蛤蟆上腳麵——不咬人惡心人。
喜歡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請大家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