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同的徐達,與馮宗異商議之後,決定立即返京。他一方麵八百裡加急將擴廓撤軍的動向上報朝廷,另一方麵安排各地駐軍留守事宜。召回遠在寧夏衛的湯和,令其率軍返回大同。大同一如之前的安排,由陳德、王誌等人接管防務。至於北平方麵,遣人告知李文忠返京的決定,並讓其通知鄧愈,安排留守人員。收到消息的李文忠留下顧時暫代北平軍務,鄧愈回軍北平,定遼都衛都指揮使馬雲恢複職權,都督藍玉留守遼陽。
徐達的奏報很快就到了朱元璋的手中,得知擴廓撤軍北返,他立即遣使到前線,召徐達、馮宗異、李文忠、鄧愈、湯和五人返京,其他將領的安排由大將軍徐達自行決定。朱元璋的心思,徐達猜了個八九不離十,接到聖旨的第二日,就安排啟程。隨行返京的還有傅友德、唐勝宗、陸仲亨、郭子興四人。如無意外,這幾位公侯將在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抵達京城。
有鑒於此,朱標向便宜老爹請示,是否將閱兵演武的事情放在正月,這樣郊外大校場附近比較僻靜,閒雜人員少,而且就算有些炮聲,也可能被誤認為是爆竹,不至於過度恐慌。朱元璋照準,並讓朱標安排一應事宜,時間定在正月十六。
新式火器的閱兵演武,兵部和工部自然少不了,這次有皇帝和諸文武大臣參加,禮部也得叫上,還有安全保衛工作,錦衣衛、留守衛指揮使司也得安排。
這樣的大場麵,朱標前世沒見過,這一世雖然見了不少,卻都是參與者,一下子變成了組織者,不免手忙腳亂。好在這幾個衙門,他有些熟人,於是立即讓秦順去傳太子教令,召集工部員外郎沈奇、兵部員外郎李賢、禮部侍郎丘民到華蓋殿見駕。
禮部,自然是安排典禮的一應規程,這個都有前例可援,照章辦理就沒問題了。所以丘民領了任務,最先離開。
沈奇和李賢的任務就是確定參演的火器樣式、數量以及演武流程。這次朱標是打算讓新式火器在眾人前麵亮相,所以燧發槍、速射炮以及前裝火炮都要有。燧發槍需要演示三疊陣法,顯示火力密度的優勢,安排三組,每組十支。速射火炮口徑小子銃60),型號單一,安排一組,三門炮。這兩種火器技術成熟,而且經過實戰檢驗,直接拉出來就能展示。
新研製的前裝滑膛火炮,是朱標根據大小拿破侖炮修改的設計,前陣子軍器局新鮮出爐的。目前隻有兩種口徑,分彆為120和90,倍徑分彆為14和18,彈丸、火藥重量比例3比1,紙包定裝發射。
炮身的尺寸設計參照口徑基數比例,炮耳、炮珠、經典的喇叭型的散熱炮口、準星、照門一應俱全。考慮到中華文明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和悠久的使用曆史,火炮同樣采用青銅材質,雖然略顯笨重,但是結實耐用,雙倍裝藥都不會炸膛。120口徑火炮重600公斤,90口徑火炮重350公斤。再加上炮車以及彈藥,總重量約為炮重的3倍。
炮身采用一體式鑄造,具體方法是參考清末龔振麟發明的鐵模鑄炮法。先分段製作泥模,然後製作翻鑄鐵模的外模,再澆築鐵模,鐵模經過磨光
處理後便可用於鑄造青銅炮身。這一方法在當時都是十分先進的,更不用說在明初了。炮身上除了傳統紀年的銘刻之外,朱標還特意設計了編碼。譬如h06q120jc01,表示洪武h)六年,前裝火炮q)120口徑,軍器局j)製造,試驗品c)01號。燧發槍代號為s,速射炮代號為f,正式產品編號為z。
炮車完全沿用拿破侖炮的設計,分為前車和炮架兩個部分,二者連接在一起就是一輛四輪馬車,方便運輸,除炮身俯仰機構以及必要的加固部分外,全部采用硬木製結構。兩種火炮口徑不同,倍徑也不同,但整體的炮身長度隻差60,因此炮車設計很相似,一些零件還可以拆分通用。
利用炮車上的俯仰機構,火炮可實現最大12度的仰角,120口徑的最遠射程達到大約1800米,90口徑的則約為1300米,平射射程大約400到500米,遠超弓箭、燧發火槍以及佛郎機速射炮的射程。
前裝火炮裝填相對比較複雜,需要配備的附件也比較多,譬如濕炮刷用於清結炮膛,湮滅殘存的火星;乾炮刷顧名思義就是把炮膛擦乾;鐵鉤用於清理定裝炮彈外包發射包保留的麻絲。每門火炮額定配員八名,分彆為炮長一人、點火手一人、裝填手一人、炮彈搬運兩人、清理炮膛一人、火門操作一人、看管馬匹和炮車一人。
點火方式上,采用了火繩點火和拉火管點火兩種方式。火繩點火方式就是利用燃燒速度慢便於保存的火繩替代火把,引燃導火線。這種方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之前軍器局已經研製過火繩槍,所以沒有絲毫難度。同時為保證點火手的安全,將火繩綁在點火杆上,遠距離操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拉火管的設計則是對燧發機的改進。將一個裝滿火藥的金屬管插入火門孔中,金屬管末端裝有火石,拉火繩末端的金屬在拉拽時與火石摩擦點燃金屬管內的火藥,進而引燃發射藥。這種拉火管避免了使用明火,可靠性大大提高,但是製作起來比較複雜,成本高。
無論是哪種點火方式,事先都必須用一個鐵針,從火門孔伸進去,刺穿定裝彈藥的麻布包,露出發射藥,這就是火門操作人員的工作。
總體來說,軍器局製造的燧發槍和前裝火炮,是絕對領先時代的產品,按照曆史來看,一直使用到19世紀都不會過時。足足有五百年的時間可以用來改進設計,研發後裝槍炮。不過,這些都必須依賴於近代工業的發展,例如機械加工、化工等等,根本上說就是生產力的發展,用機械動力代替人工,實現大規模生產。
至於演武的流程,朱標和沈奇、李賢二人商量的結果是,先演示燧發槍以及三疊陣法,接著現場試槍環節,接下來是速射火炮打靶,最後是前裝火炮的演練。並且,朱標告訴二人他三天後到大校場檢查前裝火炮的試射情況。
先後送走丘民、沈奇和李賢三人,朱標開始考慮安保問題,他覺得此項工作繁雜,方方麵麵都是細枝末節,他管不過來,也不想操心,琢磨著將此事交給誰。把認識的可靠之人挨個數了一遍,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個冤大頭——沐英。
喜歡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請大家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