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道柔和、不帶任何機械質感的人工智能女聲,仿佛從四麵八方傳來,清晰地回響在每個人的耳邊。
“請各位乘客站穩扶好,‘龍脈一號’即將進站。”
話音剛落。
前方漆黑的圓形隧道深處,亮起了兩道銳利的光芒。
沒有軌道摩擦的轟鳴,沒有電流傳導的嗡嗡聲。
一輛電車,就那樣悄無聲息地從黑暗中滑出。
它的外形徹底顛覆了所有人對軌道交通工具的認知,通體由一種近乎黑曜石質感的複合材料打造,呈現出完美的“子彈頭”流線型。車身表麵光滑如鏡,卻並不刺眼,仿佛能吸收周圍的光線。
它沒有輪子,整個車體懸浮在軌道之上約幾厘米的高度,行駛過程如同一滴水銀在地麵上滑動,平穩得令人心悸。
電車精準地停靠在眾人麵前,分毫不差。
隨著一聲微不可聞的氣流聲,車門向兩側靜音滑開,露出了內部的空間。
何宇第一個邁步走入。
李衛民和錢立群緊隨其後,他們的腳步帶著一絲遲疑,眼睛卻在第一時間開始掃視車廂內的每一個細節。
車廂內部空間遠比看起來要寬敞,柔和的光線與外部站點一脈相承。
座位並非傳統的排布,而是更接近於舒適的休息艙,每一個座位都由記憶材料構成,能夠完美貼合乘坐者的身體曲線。
“老炮兒”他們幾個工程負責人走進來時,更是激動地用手撫摸著車廂內壁,感受著那冰涼而順滑的觸感,眼神中充滿了為人父母般的驕傲。
所有人都已就位。
車門無聲地關閉,將內外隔絕成兩個世界。
何宇站在車廂中央,目光掃過兩位泰鬥和幾位負責人,最後看向了直播鏡頭。
他沒有多餘的廢話,隻用了四個字,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首次試航,啟動!”
他的聲音不大,卻通過車內音響清晰地傳遍每個角落。
下一秒。
電車啟動。
沒有預想中的任何推背感,甚至連最輕微的頓挫和搖晃都沒有。
眾人隻感覺窗外的站台景象開始向後平滑移動,速度越來越快,卻感受不到任何慣性的拉扯。就仿佛他們所在的這個空間,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穩定地向前推動。
電車平穩地駛入地下軌道網絡,徹底沒入黑暗的隧道之中。
直播鏡頭忠實地記錄下這一切。
窗外,隧道壁上的指示光帶飛速掠過,形成一道道流光。
這輛充滿未來感的電車,沿著複雜如人體脈絡的軌道,在山穀的林地之下無聲穿行,在宏偉教學樓的巨大地基之間靈活地轉向。
全程沒有駕駛員,沒有乘務員。
一切的加速、轉向、避讓、調度,全部由那套被加密上報的中央AI係統在零點幾毫秒內完成計算與執行。
速度極快。
快到窗外的景象已經化作一片流動的光影。
然而車廂內部,卻平穩得讓人產生一種時間變慢的錯覺。
錢立群院士忍不住將自己隨身攜帶的保溫杯放在了麵前的小桌板上。
杯中的水麵,沒有一絲一毫的漣漪。
靜止如鏡。
他的瞳孔驟然收縮,呼吸都停滯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