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身姿挺拔,眼神中再無一絲一毫的迷茫與怯懦,取而代之的,是洞悉未來的智慧與開創時代的自信。
為他們頒獎的,是三位白發蒼蒼的老者。
他們的名字,普通人或許陌生,但他們的照片,卻印在每一本相關的教科書上。
他們是這個國家真正的脊梁,是國寶級的院士。
趙小海看著麵前那位親自為他掛上獎牌、笑容溫和的老院士,心臟在胸腔裡劇烈地跳動。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天踏入龍河大學時的情景。
那時的他,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衣服,拖著一個破舊的行李箱,麵對著這座未來之城,自卑得幾乎要將頭埋進地裡。
他不敢看任何人的眼睛,覺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格格不入。
而現在,他站在這裡。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獎杯那沉甸甸的、冰涼的質感。
這重量,不僅僅是水晶,更是夢想、是認可,是曾經遙不可及的一切。
他的眼眶微微發熱,卻倔強地忍住了淚水,用儘全身力氣,挺直了腰杆。
王浩的目光,則落在了另一位院士的身上。
那位院士,正是國家國防科技委員會的首席顧問。
他想起了自己在國防科技大賽上,麵對著那些來自世界頂尖名校的強敵時,那種幾乎令人窒息的壓力。
也想起了自己為了【“南天門”計劃】的一個小小技術瓶頸,在虛擬實驗室裡連續奮戰七十二個小時的日日夜夜。
院士將獎杯交到他手中時,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那雙飽經滄桑的眼睛裡,充滿了期許。
“好好乾,國家的未來,看你們的了。”
一句簡單的話,卻重逾千鈞。
林曉靈接過屬於【蜂後】團隊的金色獎杯,神情依然淡然。
她想起了自己為了攻克那個世界級的群體智能算法難題時,在數據海洋中徜徉的無數個夜晚。
那份孤獨,那份枯燥,那份旁人無法理解的執著,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手中獎杯的璀璨光芒。
這一幕,通過高清直播鏡頭,傳遍了整個網絡。
直播間的彈幕,在長久的靜默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爆發。
隻是這一次,彈幕的內容,變了。
不再是“臥槽,牛逼!”的驚歎。
不再是對於那些遙不可及的黑科技的膜拜。
彈幕,回歸到了某種最本真、最溫暖,也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
“我哭了,真的哭了,從第一天追到現在,真的看著他們一步步成長起來,太不容易了!”
“你們還記得趙小海剛入學時候的樣子嗎?那個怯生生的眼神,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再看看他現在!龍河大學,你到底是什麼神仙學校!”
“王浩!從國防大賽開始就粉他了!有擔當,有能力,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該有的偶像!”
“這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啊!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過去如何,在這裡,你都有機會發光!”
“以前覺得龍河大學是神話,是傳奇,遙遠得不真實。但看到他們,我才明白,龍河大學最偉大的地方,不是那些黑科技,而是它能讓所有奇跡都發生!它能讓所有平凡人都不再平凡!”
無數從開學第一天起,就一路追著龍河大學直播的老粉絲們,親眼見證了這群曾經黯淡無光的“璞玉”,是如何在這所神奇的大學裡,被一點點地雕琢、打磨。
最終,他們綻放出了足以照亮整個時代的璀璨光芒。
這些發自肺腑的評論,像一股溫暖的洪流,瞬間衝垮了人們心中因“科技代差”而產生的敬畏與距離感。
龍河大學的聲望,從一個單純的、令人敬畏的“科技神話”,推向了一個全新的、充滿了人文關懷與理想主義光輝的、更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