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廳內的空氣,在“綠鮮”集團後台係統徹底宣告崩潰的那一秒,發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
之前彌漫在空氣中那種屬於上流社會的,混合著古龍水與傲慢的氣味,被瞬間抽空。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原始、更野性的東西。
貪婪。
所有嘲諷的嘴角都凝固了,所有輕蔑的眼神都僵住了。
取而代之的,是瞳孔的驟然收縮,是呼吸的瞬間停滯。
在場的每一個投資人,大腦都像一台超級計算機,在零點零一秒內完成了同一種運算——一個能提前五分鐘,精準預言千萬級用戶體量係統崩潰的人,他本人,就是一座未經開采的金礦!
不,他不是金礦。
他是點石成金的煉金術士!
接下來的環節,徹底失去了控製。
演播廳不再是舞台,而是趙括一個人的講壇。
一位鬢角斑白,以凶狠的資本運作聞名於圈內的投資大佬,率先發難。他拋出的問題陰險而刁鑽,涉及到一個關於風險對衝基金在熊市中的杠杆操作模型。
這是一個陷阱。
任何一個學院派的學生,都會陷入他預設的理論迷宮裡。
趙括聽完,隻是平靜地推了推眼鏡。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調出了那位大佬旗下基金的公開財報。
“孫總,您這個模型理論上可行,但它忽略了旗下‘恒升三號’基金對於新能源上遊產業鏈的過度持倉。”
“根據我的測算,一旦下個月歐洲能源政策出現調整,您這個投資組合將會產生至少百分之三十的連鎖性價值崩塌。”
趙括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的耳朵。
那位被稱作孫總的大佬,臉上的從容和考較,瞬間土崩瓦解。他的身體猛地前傾,死死盯著趙括,額角一層細密的冷汗,在演播廳的強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光。
他想反駁,卻發現自己的喉嚨乾澀得發不出一個音節。
因為趙括所說的那個潛在風險,正是他每晚輾轉反側,卻不敢對任何人提及的最大隱憂!
不等眾人從這驚人的一幕中回過神來,另一位品牌策劃領域的權威專家,不信邪地站了起來。
她試圖用一個被寫進教科書的經典營銷案例來奪回場子。
“趙括同學,針對‘維克多’咖啡當年進入龍國市場的經典案例,你認為,如果換做是你,你會如何策劃?”
趙括的回答,讓那位專家後麵的話,永遠地爛在了肚裡。
“我會放棄一線城市,主攻二三線市場的下沉用戶,推出‘社交裂變’式的積分獎勵。”
“我會與國內最大的網約車平台合作,進行場景捆綁,打造‘在路上’的咖啡文化。”
“我還會……”
趙括一口氣給出了三種完全不同,卻邏輯嚴密,具有恐怖可操作性的推廣方案。
每說出一種,那位品牌專家的臉色就白上一分。
當趙括講完第三種方案時,她手裡的筆,“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
她看著趙括,眼神裡已經沒有了考驗,隻剩下一種麵對行業顛覆者時的,本能的恐懼和敬畏。
所謂的極限施壓。
變成了一場單方麵、碾壓式的“教學指導”。
投資人席位上,那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商業巨鱷們,看向趙括的眼神徹底變了。
那不再是看一個選手,一個晚輩。
那是凡人,在仰望一尊行走於人間的財神。
終於,流程來到了最後的投資環節。
主持人馬丁握著話筒的手,正在不受控製地輕微顫抖。他從業多年,從未見過如此瘋狂、如此顛覆認知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