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計劃,正式啟動。
這四個字,如同一道無聲的指令,瞬間引爆了整個【未來製造工坊】。
這裡,變成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
一座沒有白天與黑夜,隻有無儘燃燒的計算與創造的鋼鐵孤島。
時間在這裡失去了意義,被徹底打碎,重組成以“進度”為唯一刻度的標尺。
數十位在各自領域早已封神的頂尖教授,此刻褪去了所有的光環,變成最純粹的工程師。他們與幾十名被外界譽為“妖孽”的學生混雜在一起,進行著一場以青春、智慧甚至生命為賭注的豪賭。
賽道的前方,是那遙不可及的技術奇跡。
而他們的對手,是名為“現實”的冷酷計時器。
……
工坊最深處,被命名為“天衍”的超級計算機核心機房內,溫度恒定在絕對精準的十八攝氏度。
林曉靈和她的計算機小組,已經在這裡駐紮了整整二十天。
她的世界,早已被無窮無儘的數據流所吞噬。
現實中的一切都在遠去,隻有眼前那片由0和1構成的虛擬宇宙,才是唯一的真實。
“第九千七百八十一萬次模擬,失敗。”
“失敗原因:協同指令延遲0.01皮秒,導致納米機器人集群在構建‘光子諧振腔’第7層時出現晶格錯位。”
冰冷的電子音在耳麥中響起,林曉靈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裡,沒有泛起一絲波瀾。
失敗?
早已麻木。
她身後的屏幕牆上,數億次的失敗記錄彙成了一片猩紅的瀑布,觸目驚心。
每一次失敗,都代表著【羲和】在虛擬世界中的一次徹底崩塌。
但每一次崩塌,都為下一次的重建,提供了最寶貴的坐標。
“曉靈,休息一下吧。”
一名教授走過來,將一杯滾燙的濃縮咖啡放在她手邊,聲音裡滿是心疼。
眼前的女孩,才剛剛大一,可她那凹陷的眼窩和蒼白的臉色,卻像是在科研火爐裡被熬煉了數十年的老學者。
林曉靈沒有回頭,她的手指依舊在鍵盤上化作一片殘影。
“張教授,虛擬世界的構建,必須是百分之百的完美。”
“現實中,我們隻有一次機會。”
她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為現實世界中的納米機器人集群,編寫一套神級的“劇本”。這套劇本,包含了超過十億行的協同指令代碼,複雜到足以構建一個微觀宇宙。
當【羲和】開始製造,這些代碼將化作絕對的意誌,指揮著億萬個納米機器人,進行微米、乃至納米級彆的精密操作,像上帝編織基因一樣,去“編織”一台光刻機。
不允許有任何失誤。
“將指令冗餘度上調至3.0,啟動第第九千七百八十二萬次推演!”
她下達了新的指令,猩紅的瀑布,再次開始刷新。
……
另一邊,材料學實驗室。
這裡沒有代碼的冰冷,卻彌漫著一股近乎瘋狂的熾熱。
趙小海和他的團隊,就是一群現代的煉金術士。
他們的目標,是根據設計圖上那堪稱天方夜譚的基礎理論,煉製出一種地球上從未存在過的金屬。
一種能夠完美承載“微光子陣列”那恐怖能量輸出的……超導記憶合金。
“第兩萬三千七百次配比,失敗!”
“合金在超導狀態下,記憶效應出現結構性衰退,無法維持原子穩定性!”
轟!
伴隨著一聲沉悶的爆響,物質重組矩陣的反應倉內,一團拳頭大小的金屬溶液瞬間氣化,化作一縷青煙。
又失敗了。
實驗室裡一片死寂,幾個年輕的研究員脫力般地癱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
連續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高強度實驗,已經榨乾了他們最後一絲精力。
趙小海通紅著雙眼,死死地盯著全息屏幕上那一條條失敗的數據曲線。
他的大腦,像一台超負荷運轉的CPU,燙得幾乎要融化。
數萬次的模擬,數千次的現實合成。
他們距離成功,似乎永遠隔著一層無法捅破的窗戶紙。
“不對……不對……”
他喃喃自語,雙手瘋狂地在空中揮舞,調動著海量的數據模型。
“我們都陷入了誤區!為什麼一定要追求‘穩定’?設計圖上說的是‘動態穩定’!它需要的是一種在超導和常溫之間,能夠進行億萬次無損耗形態切換的‘活’的金屬!”
“它需要的不是堅固的牢籠,而是一具……能夠呼吸的神之軀體!”
這一刻,趙小海的眼中爆發出駭人的亮光。
他像是被神明點化,豁然開朗!
“所有人!立刻調整重組矩陣的‘熵增’參數!放棄所有惰性元素配比,引入‘零點能激發’模型!”
“我們不造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