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懷疑,都在瞬間,被一種沉甸甸的,名為“現實”的巨石,壓進了心底。
那台機器,靜靜地矗立在那裡。
它的外殼呈現出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深邃黑色,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線。機體表麵沒有任何拚接的縫隙,渾然一體,線條流暢得不像是人間的造物。
它沒有傳統重型設備那種轟鳴的噪音,隻有一種極低頻率的,幾乎無法被耳朵捕捉,卻能讓靈魂都為之共振的嗡鳴。
所有院士的腳步,都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
他們臉上的疲憊與懷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
在光學泰鬥周思民院士親自的帶領和講解下,這場史無前例的評審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一項,基礎測試。
“納米芯片光刻。”
周思民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顫。
全息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結構複雜到令人頭皮發麻的芯片設計圖。
“開始。”
【羲和】的核心,亮起了一點幽藍色的光。
沒有聲音,沒有震動。
三分鐘。
僅僅三分鐘後,屏幕上跳出了“光刻完成”的字樣。
一片完美的晶圓被機械臂送出,立刻被送入了現場最高精度的電子顯微鏡下。
結果,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0.1納米。
其光刻精度,達到了恐怖的0.1納米級彆。
在場的半導體院士,身體晃了一下,下意識地扶住了身邊的桌子。他的嘴唇翕動著,卻發不出任何聲音,看向那台機器的眼神,如同看到了神跡。
測試,還在繼續。
“第二項,活體細胞無損分離。”
生物學院士陳景潤,親自走上了操作台。
他的神情無比專注,屏幕上,顯示著一個小白鼠胚胎的顯微影像。
“鎖定三號乾細胞。”
陳景潤下達了指令。
一道細到無法想象的微光子光束,從【羲和】內部射出,精準地投射在那個隻有幾微米大的胚胎上。
光束如同擁有生命的手術刀,輕柔地,溫柔地,將其中一個特定的乾細胞,從緊密相連的細胞團中,剝離了出來。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毫發無損。
屏幕上的生命體征監測數據顯示,那個被分離出來的乾細胞,活性100%,未受到任何傷害。
這項隻存在於全球頂尖生物學家理論猜想中的“上帝手術”,就這樣,輕描淡寫地,在他們眼前實現了。
陳景潤院士僵在了原地。
他保持著操作的姿勢,整個人卻仿佛被抽走了靈魂,變成了一尊石像。
……
一項。
又一項。
一項又一項跨越維度、顛覆認知的功能測試,如同一次次蠻不講理的重錘,狠狠地砸在這些國寶級院士的心臟之上。
他們臉上的表情,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
從最開始的凝重。
到無法掩飾的震驚。
再到近乎癲狂的狂喜。
最終,當最後一項測試結束的提示音響起時,所有人的臉上,都凝固成了一種表情。
那是一種近乎於朝聖般的狂熱!
評審的結論,已經不再需要任何討論。
那位年近八十,德高望重的生物學院士陳景潤,再也無法抑製自己翻江倒海的情緒。
他突然一個箭步衝了上去,失態地一把抓住梁老的手臂,那雙渾濁的老眼裡,迸發出驚人的,幾乎要燃燒起來的光芒。
他用儘全身的力氣,對著梁老,也對著這個時代,發出了穿雲裂石般的嘶吼:
“梁老!這……這不是一台機器,根本不是什麼芯片製造機器。”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鑰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