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河大學,校長辦公室。
何宇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麵上輕輕敲擊,目光穿透巨大的落地窗,俯瞰著下方那座已經初具未來都市雛形的校園。
全息數據流在他的視野中無聲地流淌,勾勒出二年級學生們近乎燃燒的學術熱情。每一個實驗室的能量消耗指數,每一篇論文的提交頻率,【稷下學宮】內部知識庫的訪問熱度……所有數據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內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席卷整個校園。
對此,何宇的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弧度。
這才是他想要的龍河大學。
一個由求知欲和榮譽感驅動的,高速運轉的超級引擎。
隻有在這種極致的高壓與碰撞之中,才能淬煉出最鋒利的思想,催生出足以改變時代的偉大成果。
他收回目光,意念微動。
眼前,一個隻有他能看見的,充滿了科幻質感的半透明界麵,緩緩展開。
【超級高校係統】。
他的視線,直接落在了界麵的核心數據區——那代表著一切發展根基的“信譽度”數值上。
之前的“屠龍之戰”,加上登頂全國高校排名的輝煌勝利,曾為他帶來了海嘯般的信譽度入賬,那金色的數字一度充盈到幾乎溢出。
但此刻,那片曾經浩瀚的金色海洋,已經肉眼可見地乾涸。
龐大的數字鏈條飛速縮減,最終,在一個刺眼的紅色負值上,停了下來。
赤字。
在【龍宮】計劃那堪稱“吞金巨獸”的持續投入麵前,之前所有的積累,在一個月內,消耗殆儘。
何宇的眼神沒有絲毫波動。
仿佛那驚人的赤字,不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符號。
“內部循環的產出效率,終究是有極限的。”
他的手指停下了敲擊,內心平靜地分析著。
“依靠學生們的科研項目來賺取信譽度,速度還是太慢了。”
這並非學生們不夠努力,而是他要推進的計劃,每一個都遠遠超出了一個“大學”應有的體量。
無論是深海的【龍宮】,還是未來的其他布局,都需要一個更加穩定,也更加磅礴的信譽度來源。
就在這時,辦公室牆壁上懸掛的巨大光幕,自動切換到了新聞頻道。
一則關於涼城山區災後重建的深度報道,映入他的眼簾。
畫麵中,是滿目瘡痍的大地,被泥石流衝垮的房屋殘骸,以及一張張被風霜刻滿溝壑、卻又帶著一絲麻木與堅韌的臉。
新聞主持人的聲音低沉而凝重。
國家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無數的救援人員和工程師正在奮戰。
但,當地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破碎的地質結構,落後的基礎設施,讓每一分努力,都顯得步履維艱。
重建工作,困難重重。
何宇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個特寫鏡頭上。
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女孩,正從泥水中,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本被浸泡得看不清字跡的課本。
那一刻。
何宇的思維中,數條原本互不相乾的數據流,瞬間完成了交彙、碰撞、重組。
【信譽度赤字】。
【涼城之困】。
【校內科研項目——神農計劃】。
一個全新的,宏偉到足以讓任何人感到窒息的構想,在他的腦海中,如同宇宙大爆炸般,轟然成型。
它既能為這個國家解決最迫切的實際困難。
又能為龍河大學,帶來取之不儘的,海量的信譽度。
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