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全球生命科學聯盟】下達那項被外界評為“天方夜譚”的科研指令後,何宇的另一項決定,在龍河大學內部掀起了另一場不小的波瀾。
他簽署了龍河大學史上第一份官方的國際交換生計劃。
這份文件的墨跡未乾,就已經在校董會和各大學院的院長之間,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反響。
支持者認為這是必然的一步。
反對者則覺得為時過早。
何宇的辦公室裡,巨大的落地窗將整個龍河大學的科研區儘收眼底。
遠處,為了【神農】計劃而新建的生態穹頂在陽光下反射著金屬與玻璃的冷光,無數年輕的身影在其中穿梭,如同一個高效運轉的精密蟻巢。
“他們太順了。”
何宇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從入學開始,他們麵對的就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導師,用的是我們不計成本投入的設備,接觸的是領先時代至少十年的課題。他們習慣了勝利,習慣了用更高維度的知識去碾壓一切難題。”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時空,看到了這群天才們未來可能遭遇的壁壘。
“溫室裡長不出真正的蒼天大樹。他們需要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看看在龍河大學的光環之外,那些同樣站在人類智慧頂峰的同行者,究竟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他此舉的目的,簡單、純粹,也極其必要。
是時候讓這群已經習慣了在內部“降維打擊”的雄獅,去真正的叢林裡,聞一聞血的味道了。
然而,當最終的目的地被公布時,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不是名滿天下、人脈廣布的哈佛。
不是因“風神”事件而結下深厚情誼、關係正處在蜜月期的劍橋。
何宇的手指,在世界地圖上,輕輕點在了一個許多人甚至需要思索片刻才能反應過來的位置。
瑞士,蘇黎世。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一所在工程技術領域唯一能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分庭抗禮,卻低調得幾乎不像一所世界頂尖學府的“技術宅”聖地。
它嚴謹、務實、不善言辭,像一個沉默的巨人,默默地用一個又一個改變世界的發明,支撐著現代工業文明的骨架。
……
瑞士,蘇黎世。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校長辦公室。
這間傳承了上百年、連每一塊地板都散發著厚重曆史氣息的房間裡,氣氛卻前所未有的凝重。
校長阿爾伯特·施耐德,一位以嚴謹和刻板著稱的德國後裔,正死死地盯著屏幕上那份剛剛通過最高級彆加密渠道傳來的官方文件。
文件的落款,是那個如今在全球學術界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徽章——龍河大學。
“龍河大學……希望與我們,建立全麵的、深度的、平等的……交換生合作關係?”
施耐德校長一字一頓地念出文件上的核心內容,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乾澀與顫抖。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邊眼鏡,反複確認了三遍,確定自己沒有看錯任何一個單詞。
平等。
這個詞,像一柄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會議室內每一個校董會成員的心臟上。
“這……這是什麼意思?”一位主管物理學院的董事,聲音裡充滿了無法掩飾的困惑,“他們的第一站,選擇了我們?”
“是惡作劇嗎?或者是某種……試探?”另一位董事緊鎖眉頭,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昂貴的紅木桌麵,“哈佛那邊沒有任何動靜,劍橋也沒有。我們和龍河大學,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整個校董會都陷入了巨大的不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