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昨晚熬了夜,但規律的生物鐘還是讓陳時奕在七點多的時候醒了。
“啊~哈~”
打了個哈欠,陳時奕起身下床,去洗手間洗漱。
“小奕起來了。”
“嗯,奶奶早上好。”
和做早餐的林秀芳打了聲招呼,陳時奕進了洗手間,遇到了在刮胡子的陳建國。
“爺爺早。”
“嗯,小奕早。”
洗漱完,一家三口開始吃早飯。
因為有事,藍翠萍和龍大今天早上並沒有來蹭飯。
程建業夫妻倆昨晚出差去了國外,龍大跟著他們一起去的,主要任務就是去保護程建業夫妻的安全。
藍翠萍則是回了市裡一趟,等下午的時候和程樂樂一起回平南。
剛吃完早飯,陳建國就把電視打開調到一套電視台,雖然今年的國慶大閱兵還沒正式開始,但早已開啟直播。
每屆國慶閱兵,陳建國都有看,看看祖國今天的強大,展望未來的藍圖。
年輕時沒能去參軍報效祖國是陳建國一生的遺憾,不過……想起那個呆愣的小夥子和他那個小妹妹,陳建國又覺得沒那麼遺憾了。
四十多年前,陳建國和程東升約好一同參軍,報效祖國,但最後陳建國並沒有去成,原因是他把自己的名額給了村裡另一戶人家的長子。
那時候,當兵很吃香,每月的工資雖然不高,但絕對比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要多。
但平南每次的征兵名額就那幾個,人人都爭著報名參軍。
當時符合征兵條件的有二十多個人,但總共就十幾個名額。
那二十多人裡就包括陳建國、程東升,以及另一個叫歐陽平的十八歲年輕人。
歐陽家和程家一樣,是外來人安居在平南。
當年歐陽家剛到平南的時候,就一對老人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娃娃,身上也就剩幾毛錢了。
最後是平南村當時的村長心善,暫且把爺孫四人安置在自己家。
那兩個娃娃,一個剛十歲不到,一個才六歲,大的是哥哥歐陽平,小的是妹妹歐陽安安。
雖然年紀小,但歐陽平很懂事,為了爺爺奶奶還有妹妹,每天出門找事做,因為人小,重活乾不了,他就撿輕巧的乾,幫人撿柴、撿牛糞等等,什麼也不挑,隻要有報酬就行。
有錢的就給點錢,沒錢的就給他點吃的,紅薯、土豆、爛菜葉子什麼的都行,隻要能吃。
後來年齡大了些,歐陽平也能做些重活,彆人建房子他就去搬磚,乾活麻利,厚實的青磚都是幾塊幾塊的搬,每天累的走不動路。
但隻要看著懷裡揣著的幾毛錢報酬,歐陽平就乾勁十足,因為這是他和妹妹每天的生活費。
至於他的爺爺奶奶,剛到平南沒多久就雙雙生病去世了,僅剩兄妹倆相依為命。
很快,又過去了幾年,歐陽平用平日裡節省下來的錢隨便修了一個小木屋,兄妹倆從村長家搬了出來。
雖然村長不會介意兩個孩子住在自己家,但寄人籬下的感覺總是不好的。
歐陽平修的木屋並不是很好,畢竟他沒什麼木工手藝,看著跟隨便搭了個棚子似的,但好歹能遮風避雨,而兄妹倆也總算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此後,歐陽平照常每天出門做活賺錢,而妹妹歐陽安安也不會閒著,春夏季會出門找找能吃的野菜,秋天又會跟著村裡的婦女們去林子裡采野果。
日子雖然拮據,但兄妹倆好歹活了下來不是。
後來,歐陽平聽村子裡的人說上麵派人來征兵了,而且當兵後每月的工資都有好幾塊,優秀的當了官能有將近十塊錢的工資,這樣一算下來,一年就是一百多塊,歐陽平心動了。
於是,他就跟著村裡的適齡男人去了征兵處報名。
最後,歐陽平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他符合征兵條件,壞消息是符合人數比固定名額多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