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的拍攝進程,葉熙未曾再去探視。她深知憑那兩人的天賦與三娘的專業水準,實在無需自己多費心思。
而此時王桂香竟主動回了婆家,老葉家的人原以為她服軟認錯,不料她卻是來索要錢財的。
她聲稱葉熙打傷了自家侄兒,這錢若葉熙不出,便該老葉家承擔。
老葉家眾人唯恐王家找葉熙麻煩,又經不住王桂香撒潑哭鬨,最終拿出十兩銀子給了她。
得了銀子的王桂香立刻把錢送往娘家,又住在這裡沒有離開。
王家人見她能從婆家要來錢,便不再驅趕她,甚至盤算著後麵再讓她去婆家要錢。
見娘家人對自己態度改善許多,王桂香心中很是開心。
過了些時日,葉熙收到二環傳來的消息。
“主子,屬下花銀錢雇了兩個婆子盯著王家動靜。
今日屬下詢問她們有無異樣,其中一人說你娘每日都往村裡後山跑,行為十分古怪。”
二環壓低聲音,神情透著幾分驚詫,“屬下放心不下,親自去查探,結果她竟、竟在後山跟一個獵戶私會!
那獵戶在山上搭了個小木屋,她每日借口出門打豬草,實則是去那裡跟野漢子......”
“哈,這些人一個個都玩得這麼花嗎?這老葉家是不是祖墳沒埋好,怎麼竟出這種事?”
二環本因那女人是主子親娘,說話始終留著幾分分寸,見葉熙滿臉看好戲的神情,頓時鬆了口氣,語氣也跟著直白起來
“主子,不是屬下多嘴,您那娘也太不知好歹了。您爹對她也不差吧,怎的被個野漢子幾句甜言蜜語就勾了魂?這不是自個兒往火坑裡跳麼!”
葉熙沒有回答他的話,她覺得王桂香這種矛盾的性格表現,可能是創傷性討好與防禦性索取的混合模式。
長期被王家人否定、忽視,通過“討好”換取生存空間或關注。
認為“隻有滿足他人期待,才值得被愛”,形成習慣性自我壓抑和順從。
但內心積壓的匱乏感和缺愛向外投射,期待從家人以外的人身上“補償”早年缺失。
這類人的潛在心理是:“我曾被不公平對待,所以其他人該對我好”,可能表現為理所應當的要求,或對他人善意過度依賴。
前一種性格從她對王家人的百般討好就能看出,後一種性格在她開始賺錢後,逐漸顯露出來。
這種人活得很矛盾,自我認同衝突:既因討好而壓抑真實自我。
又因未被滿足而產生怨氣,形成“我不該提要求,但又渴望被滿足”的內耗。
所以她在葉家人身上沒得到想要的關愛,從張鐵牛那兒找到了,鬨出這些事倒也不稀奇。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既然她自己要往泥坑裡跳,就彆怪旁人不伸手拉一把了。”
她抬眸看向二環,唇角揚起半分涼薄的笑:“你去辦件事——
這日,王桂香又往後山跑。雖說心裡知道不該,可她實在抗拒不了張鐵牛的熱乎勁兒。
這個比她小幾歲的獵戶,渾身透著股子山野間的利落,哄起人來嘴比蜜還甜。
在他這兒,她不用看葉老太婆的臉色,不用對著葉老二那個悶葫蘆,隻消往木屋裡一坐,就能被捧得像個二八姑娘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