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夥喜歡講道,其中又以宗門最為喜歡乾這事,或者說神。
熟話說法不傳六耳,但真實情況則是,公開講道容易被拍死。
講的正,邪道來拍你,講的邪,正道來拍你,要是講的不偏不倚吧,興許兩個巴掌就下來了。
所以但凡宗門都是悄咪咪的在門內講講。
青山之前也算是宗門了,但有誰講道嗎?麼有。
因一群變態在虎視眈眈,好漢不敵人多不是,所以唄...
閒來無事的時候變態要麼在靜靜,要麼在乾點啥。
如魅姬一家子在弄天譴,如帝一這家夥在逮鶸雞,如神父這東東則在當長老。
長老的地位那是沒的說,至少比客卿牛嗶,但沒有客卿清閒就是了,得乾活!如普教和講道,這些都是長老乾的事,典型的嘴炮,嘴炮雖然時不時的遭受鄙夷,但不得不說這東西很多時候確實挺管用,不過單純的嘴炮在世界用處不大。
得配合一些東西才行,比如氣勢,彆名神威,但光有氣勢也不行,誰知道是不是紙老虎?所以還得展現下氣量。
或者說氣量才是重中之中,而氣勢隻是為了減少一定的麻煩。
神需要氣量,很多很多的氣量,所以神並不是什麼好玩意。
怎麼形容神呢?或許孽是不錯的形容。
神喜歡作孽。
聖曾有大鴻願,可惜被帝毀了,其中的紛爭難以言表,更不足道也,而帝後的神,無疑繼承了聖的部分,甚至在某些方麵比聖更加出色。
如果說祖王皇聖帝是由強大的個體背負的整體,那麼到了神的地步則分出了主次,由幕後步入前台,差不多就是這樣。
在形象一點則是把前五比作世界,而世界之中的生靈並不知道世界是否活著,又代表什麼,雙方隔了一層紗,但到了第六位,這層麵紗被揭開了,把主次擺在了台麵上。
天下皆次,上列諸神,主神懸空。
這樣的框架從穩定性來說並不如前五,但勝在能容。
從容納性來說,單純的神位甚至比天的容量更大,當然這並不是說天不能容,隻不過天天常常被裹挾著。
額...這並不是正常的比較,今天和古神並不能相提並論,古神在的時候天離連娘胎都遠著呢,不過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喜歡拿古今作一個比較,而事實則是今朝的手段更多,但手段更多不代表能奈何的了古就是了。
而且一旦古老的家夥被囚禁封印的多了,又會開啟另外的爭端,比如古今間的爭鋒,而多數天天嗝屁,大多都是被古位乾掉的。
畢竟和天同世,同屬於今朝,憑什麼今生能翻天覆地?彆想太多,沒戲,也就是玩玩。
真要翻天覆地,還得涉古才行,但沒點本事還是不要涉古為好。
因世界從第二天開始,九成九都處於禁古時代,當然這是第一天贏了的情況下,要是輸了,恒古時代走起。
禁古時代,想要涉穀需要資格,而恒古時代就沒有那麼多規矩了,想要涉古無需資格。
看起來後者更優更寬容不是?但古路豈是那麼好走的。
一旦世界朝著古路偏移,眾生不自覺的涉古,那絕對是噩夢般的效果。
雖說誰都想成帝,成神,成皇,成聖,可知它們究竟曆經了什麼?想要成為它們先問自己夠不夠變態。
毫無疑問,普眾並不是人人都是變態。
所以一旦進入恒古...
雖說一切皆可挽回,辛酸可成甘甜,但不是誰都能達到那樣的地步,不是誰都想達到那樣的地步,不是誰都想長大。
這樣的理念之爭不分什麼對錯,因始終有缺。
在上一層的理念爭端更加玄乎。
圓滿無憾,一切不存。
無缺無始,跡過留痕。
這還不是最牛嗶的,還有更厲害的,這也是欲望的魅力,雖遙望而不可及,但曆曆在目。
所以...生死看淡,不服就乾,大不了前功儘棄。
欲在生在,情在仍在,舍生忘死,起死回生,紅塵若夢,浮生逍遙。
看透一切的莽夫最為可怕,它們是真能莽穿一切,前提是它們把思念轉化成了執念。
若說誰最為精通欲望鴻圖,那絕對是神。
憑什麼那麼多誰誰誰為神舍生忘死,因它們的鴻圖太大,大了到可以舍生的地步,尤其是在世界這邊,本來就是由虛構成,堪稱神信永生,但世界亦有極限所在,更有限製,而這些便是隱藏下來的信息。
若一張鴻圖內標注了一個又一個節點,那麼這些節點發生過嗎?或許曾今發生過,但現在是沒有的。
這意味著神的信徒死了那就死了,而之所以能夠永生,則是當這些節點重新實現之後,它們會重新複活,複活在實現的節點中,這就像是從過去穿越到未來。
虛構的鴻圖就像一個複活點,但這些複活點不在今朝,而是在未來之中,若未來實現,那麼選定這片複活點的都可以複生。
其實這樣的技術並不是源自世界,而是禁區之中,隻不過世界這邊的特殊性質讓其可以鎖定目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和古神有什麼關係嗎?麼有。
這已經是後世的優化了。
真正的欲望鴻圖,那是遙不可及的,因神這玩意不在是個體,而是類似於共同體。
每一個生靈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夢想,當這些欲望和夢想全部融合,若主神的鴻圖不能包含所有,那麼鴻圖破滅,而要是這樣的偉跡實現了,則所有人會在同一時間同時複活,自成一方神國。
神心:萬眾唯一。
這樣的神國會破碎嗎?理論上不可能,但實際上卻被魔給乾碎了。
鴻圖畢竟隻是鴻圖,如在欲望鴻圖中創造了眾多角色,這些角色故然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主線,因它們是欲望的一部分,亦是鴻圖的一部分,但除了這部分之外呢?它們會在鴻圖裡自行開辟支線,當支線與主線齊平的時候,便有了主次不分的因素,比如變的有主見,又比如更加的生動。
是不是挺正常的?嗯。
就算是古神那時候也沒誰覺得不正常,它們更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是好事,更是值得慶賀的事。
可要是這樣的家夥全麵取代了鴻圖,取代了鴻圖裡的所有角色和物質,成為鴻圖本身還是好事嗎?當它們成為鴻圖本身了,那麼這份鴻圖是它們的欲望嗎?不是。
鴻圖遭受了改變,假如這份鴻圖裡麵具備複數角色,那麼其中一個角色可以肆意的成為其他角色,而其他角色也可以相互之間客串。
本來這個角色是個香噴噴的小白甜,可下一秒就變成了大老粗,這對於原本的鴻圖之主而言得多糟心?可想而知。
不能忍!
神國破碎的原因細數的話那絕對是多不勝數,但其中絕對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被氣的。
因鴻圖並不僅僅是一張,而是大的包含小的那種重組,既然是複數的組合,那其中一個緣由是被氣的有毛病嗎?麼有。
是誰都來氣好吧,咱們同歸於儘。
魔雖然成為了鴻圖本身,但其中的核心其實眾神,隻要眾神自滅,那麼鴻圖自然也就碎了,但碎了不代表魔就嗝屁了,它們是能重組的,而重組之後也有弊端,比如之前一個又一個角色是完整的,而這麼一碎裂,得!
完整的角色不完整了,時不時的會作出一些衝動的行為,莫名其妙的情緒失控,這才是真正的喜怒無常,無論是人理、地理、天理、都無法揣測魔的心思,因它們不是完整的,是碎裂的。
指望這樣的魔做出什麼理智的行為,那就是妄想。
如何讓這群家夥恢複理智才是正解,但隻要鴻圖存在一天,它們就不可能恢複理智,這就是一群瘋子。
前一秒小甜甜,下一秒大白兔,上一秒舍我其誰,無敵於世。
指望它們以自滅的方式恢複理智?想都彆想。
除非...神寂。
簡單來說就是讓所有的鴻圖都進入一種不生不死的狀態,以此來瓦解魔症。
鴻圖可以說是固定的產物,但卻可以前進的,如那一個又一個角色便是鴻圖一直前進的動力。
其實魔症這玩意挺好解決的,得了魔症的不管不顧,而剩下的進行約束就好了。
至於根治,那就隻有神寂了,若神寂,那麼次一等的鴻圖隻會更嚴重,產生自滅的效果,隻不過這樣的效果會把神一起給滅了,因鴻圖的分量太大了。
從寂滅中複蘇的不在是神,而是恢複理智的魔。
神死魔滅。
至於鬼這個玩意是怎麼來的,估計是魔想弄清楚那縈繞在耳邊的紛亂雜音究竟是什麼鬼玩意。
魔得到了所有,但並不是連貫的,雖恢複了理智,可這樣的斷裂彆提多難受了,一個字:煩!
煩到魔在次自滅,它們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更何況還斷片了,簡直惱火。
第一個橫斷萬古的家夥出現了。
是第一個嗎?額...不一定。
反正魔在次自滅之後渾身舒暢了,魔死而不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滅過一次,而排出了那些斷片也就成為了鬼。
神成為了魔,而原本的魔成為了鬼,也可以說是魔取代了神,之後生下了鬼,前一種說法自然更真實一些,畢竟古魔是什麼德性資深人士都懂的,取神而代之?嗬嗬。
王皇聖帝好歹是憑本事乾的頭破血流,至於神是撿漏,而魔...咳咳!惹不起。
有些時候什麼祖王皇聖帝神鬼君都可以不放在眼裡,但魔是個例外,因這個例外一直活著。
這是世間最為強大,也是最為強硬的靠山,當然也是最危險的。
興許人家吹口氣,說句話,結果你扛不住就嗝屁了,不過這更多的是限於那些久存於世的古魔。
為什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它們一直活著呀,就算是活在夢裡睡的美滋滋那也是活著,這也就是魔的特殊。
為什麼很多時候情有可原?
人家的頭頭活著,你不原諒吵醒了人家試試?就算是天天...應該也慫。
當然原諒是原諒,秋後算賬是秋後算賬,有本事衝冠一怒一直怒下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衝冠一怒釀成了不可收拾的後果,那麼不用平息了,一直燃燒到死亡,至死方休,死不悔改。
這一點所有的框框都是通用的,因魔這玩意所有框框都有,並且一直都在。
若殺一人在禁區是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觸犯這個禁忌之後一直殺下去好了。
沒有誰是無辜,亦誰都該死,一切亦本應不存。
當然理念都是扯淡,重要的是靠山在,七魔的靠山非常強硬,非一切不存,不然魔這玩意恒古常在。
至死方休是魔道直徑,入魔求死,重生不滅,這是簡單又霸道的重生方式。
當然代價不是沒有,那就是魔消,古魔會因此消弱,直至消失絕情,不會在對外做出任何反應,而與之對應的則是七情漸亡,重歸於神,展現神跡,而具體怎麼展現則來自七魔之後的欲望了。
魔絕情了,但神仍在。
但在遙不可及的欲望也是有儘頭的,當一層又一層的階梯向上攀升完之後,神重新步入寂滅。
比魔好一點的則是,當魔絕情之後,神是有概率從沉寂的反饋中複蘇的,神跡隻是對欲望的反饋而已,不過想要古神重新複蘇可是很難的,鴻圖夠大嗎?這可是單指一個人的鴻圖喲。
再者,這樣的鴻圖能實現嗎?嘻嘻。
當然不同框框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世界是以未來為主。
在文明是以過去為主。
在禁區是以思念為主。
在幽冥是以本生為主。
且欲望的高度並非不變,神魔易轉之時,欲望是會成長的,鴻圖隻會更大更大。
求神拜佛,可有求魔實在?
麼有。
所以凡入魔者皆殺,有一個算一個,那是乾掉的越快越好,其中魔道內部那是自相殘殺的更狠。
有些時候魔頭人人得而誅之,不是為彆的,那是為了魔高一丈,不允道長魔消。
正因為這樣的私心包含著欲望,所以舉頭三尺有神明,神魔一丈三。
若神望僅僅高一尺,那麼僅僅需要是需要至死方休便夠了,但若是高二尺,難度就更高了,可畢竟魔才是主導,僅僅隻需要無牽掛,要是高三尺則更難了,無目標。
要是知道了至死方休,重生不滅,反而是壞事。
當然知道了也有知道了的好處,既然魔能消,那麼神也能寂不是?無非是滿足一些條件而已。
其一:鴻圖。
魔無需目標,但神需要,鴻圖就是個定位,重生不滅,重生到哪?這樣的地圖是否能支持重生?
其二:業績。
要麼了無牽掛,要麼了斷牽掛。
其中後者才是重點,若是了無牽掛還好,至死方休之時就能賺取業績,但要是了斷牽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