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宋遼風雲與仁宗盛治_短故事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短故事誌 > 評書:宋遼風雲與仁宗盛治

評書:宋遼風雲與仁宗盛治(1 / 1)

上回書說到,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而後宋太宗趙光義滅掉北漢,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麵,可北方的遼朝占據燕雲十六州,對宋朝虎視眈眈,宋遼之間的火藥味愈發濃烈。

宋太宗趙光義一心想收複燕雲十六州,洗刷中原王朝多年的恥辱。太平興國四年,他不顧眾臣反對,禦駕親征遼國。宋軍起初勢如破竹,一路北上,接連攻克數城,直逼幽州城下。遼軍被打得措手不及,趕忙調集重兵救援。宋軍與遼軍在高梁河展開一場大戰,這一戰打得是昏天黑地,雙方死傷無數。遼軍名將耶律休哥率領精銳騎兵,從宋軍背後突襲,宋軍頓時大亂。宋太宗趙光義在亂軍中身中數箭,狼狽逃竄,坐著驢車才得以逃脫。高梁河之戰的慘敗,讓宋朝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計劃暫時擱淺。

可宋太宗並不甘心,雍熙三年,他再次兵分三路北伐遼國,史稱“雍熙北伐”。東路軍由曹彬率領,作為主力,向幽州進發;中路軍由田重進率領,出飛狐口;西路軍由潘美、楊業率領,出雁門關。起初,三路大軍進展順利,連連取勝。但曹彬率領的東路軍求勝心切,孤軍深入,被遼軍截斷糧道。遼軍集中兵力,猛攻東路軍,曹彬大敗而回。東路軍一敗,中、西兩路軍也被迫撤退。

西路軍撤退途中,負責掩護百姓南遷的楊業,在陳家穀口陷入遼軍重圍。楊業驍勇善戰,人稱“楊無敵”,他本與潘美約定在陳家穀口接應,可潘美卻聽信監軍王侁的讒言,擅自撤離。楊業孤立無援,雖奮力拚殺,斬殺遼軍無數,但最終寡不敵眾,身負重傷,被遼軍俘虜。楊業寧死不屈,絕食三日而亡。楊業之死,舉國悲痛,也讓宋朝的北伐蒙上了一層陰影。

兩次北伐失敗後,宋朝元氣大傷,從此對遼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遼國卻趁機南下,不斷侵擾宋朝邊境。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和蕭太後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直逼澶州,威脅開封。宋真宗趙恒驚慌失措,朝中大臣有的主張遷都金陵,有的建議逃往成都。關鍵時刻,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抵抗,並懇請宋真宗禦駕親征。

在寇準的再三勸說下,宋真宗勉強同意前往澶州督戰。宋軍將士得知皇帝親臨前線,士氣大振。遼軍主將蕭撻凜在澶州城下巡視時,被宋軍的床子弩射中,當場斃命。遼軍士氣受挫,又擔心腹背受敵,於是提出議和。宋真宗本就無心再戰,便欣然同意。雙方經過談判,簽訂了“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規定: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以白溝河為邊界。這一盟約雖然讓宋朝每年付出了一定的經濟代價,但換來了宋遼之間長達百餘年的和平,為宋朝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此後,宋朝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休養生息,經濟迅速發展,商業繁榮,城市興起。開封城更是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城中店鋪林立,酒樓茶肆遍布大街小巷,“瓦子”“勾欄”等娛樂場所熱鬨非凡,各種雜耍、說唱、戲劇表演精彩紛呈。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描繪了當時開封城的繁華景象。

宋真宗趙恒駕崩後,其子宋仁宗趙禎即位。宋仁宗性情寬厚,知人善任,在位期間,重用範仲淹、包拯、歐陽修、富弼等一大批賢臣能吏,朝政清明,社會穩定。

範仲淹主持了“慶曆新政”,他針對當時的官僚製度、科舉製度、軍事製度等方麵的弊端,提出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如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等。雖然“慶曆新政”由於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僅僅推行了一年多就宣告失敗,但它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包拯,人稱“包青天”,他為官清廉,鐵麵無私,敢於彈劾權貴,為百姓伸張正義。在開封府任職期間,包拯改革訴訟製度,打開官府正門,讓百姓能夠直接到公堂上訴,使得那些為非作歹的權貴們聞風喪膽,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斷案如神的故事,“狸貓換太子”“鍘美案”等更是家喻戶曉。

歐陽修則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他倡導詩文革新運動,反對浮靡的文風,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在他的領導下,北宋文壇人才輩出,蘇軾、蘇轍、蘇洵、曾鞏等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出自北宋,他們的詩詞文章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仁宗時期,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各地書院興起,如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等,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這些書院彙聚了眾多名師大儒,講學論道,學術氛圍濃厚,為宋朝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在經濟方麵,宋朝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農業上,引進了占城稻,推廣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手工業方麵,瓷器、絲綢、印刷等行業技術精湛,產品遠銷海外;商業更是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城市中的商業活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夜市、早市熱鬨非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在這看似繁榮的背後,宋朝也麵臨著一些隱憂。隨著土地兼並的加劇,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農,社會矛盾逐漸尖銳;同時,官僚機構臃腫,官員數量眾多,財政開支龐大,再加上每年給遼國和西夏的歲幣,使得宋朝的財政壓力日益增大。這些問題,也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埋下了伏筆。

且說這西夏,本是黨項族建立的政權。李元昊即位後,西夏國力逐漸強盛,他不甘於向宋朝稱臣,於是在寶元元年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李元昊稱帝後,多次率軍進攻宋朝邊境,雙方爆發了多次戰爭。宋軍在戰場上屢屢失利,損失慘重。宋仁宗無奈之下,隻好與西夏議和,史稱“慶曆和議”。和議規定:西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

宋遼、宋夏之間的和議雖然維持了表麵的和平,但宋朝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宋仁宗在位期間,雖然努力維持著國家的繁榮穩定,但他也深知宋朝麵臨的危機。他多次試圖改革,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嘉佑八年,宋仁宗駕崩,享年五十四歲。他的離世,讓天下百姓悲痛萬分,就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為之落淚,感歎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宋仁宗之後,宋英宗趙曙即位,但他在位時間較短,僅四年便去世了。隨後,宋神宗趙頊即位,這位年輕的皇帝雄心勃勃,立誌要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麵。而此時,一位改變宋朝命運的人物登上了曆史舞台,他就是王安石。一場影響深遠的變法即將拉開帷幕,宋朝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呢?

這正是:宋遼激戰起風雲,澶淵定盟暫息紛。仁宗盛治賢才聚,文治武功一時新。西夏崛起邊患擾,和議難掩危機存。神宗即位雄心起,安石變法待乾坤。欲知王安石變法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短故事誌請大家收藏:()短故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魔寢血咒之我的前世是伏羲 末世商店:賺夠一百億就複活 我靠擺攤賣美食,成了罪犯克星 狂龍戰梟 末日下的白毛醫生 禪宗故事 我是MVP,塔科夫商人是躺贏狗 掀桌!嗩呐一吹,瘋批閃亮登場 盲盒開掛驚豔八零,霍團長晝思夜哄 遼西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