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萬曆皇帝親政後,逐漸懈怠朝政,陷入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昏庸境地,“國本之爭”讓朝堂烏煙瘴氣,“萬曆三大征”又極大地損耗了明朝國力,與此同時,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強勢崛起,給明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明朝的命運已如風中殘燭,飄搖不定。
在東北那片白山黑水之間,女真族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一個小部落,自幼胸懷大誌,他靠著祖上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征程。努爾哈赤這人,英勇善戰不說,還極具謀略,他深知女真各部一盤散沙,難以成事,便施展各種手段,或武力征討,或招撫結盟,曆經多年苦戰,終於將女真各部統一起來,建立了後金政權。
後金建立後,努爾哈赤野心勃勃,把目光投向了明朝。他深知明朝表麵強大,實則內部腐朽,於是在萬曆四十六年,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所謂“七大恨”,條條都直指明朝對女真的壓迫與不公,這一番檄文,激發了女真人的鬥誌。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隊,在薩爾滸與明朝大軍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大戰。
明朝這邊,萬曆皇帝得知後金反叛,急忙調集大軍,任命楊鎬為統帥,兵分四路,向後金發起進攻。這楊鎬本無多少軍事才能,還盲目自信,製定的戰略漏洞百出。努爾哈赤卻抓住明軍兵力分散的弱點,采取“憑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薩爾滸一戰,打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後金軍隊如虎狼一般勇猛,明軍則是一敗塗地,四路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此役過後,明朝在東北地區的軍事優勢蕩然無存,後金則是士氣大振,開始不斷侵擾明朝邊境。
薩爾滸之戰的慘敗,讓明朝朝野震驚,萬曆皇帝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他此時已無力回天。朝堂之上,黨爭愈發激烈,東林黨與齊黨、楚黨、浙黨等派彆相互傾軋,爭權奪利,根本無心應對邊疆危機。而萬曆皇帝呢,依舊沉迷於酒色,對朝政不管不顧,明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駕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為明光宗。可這光宗也是個命苦的,在位僅僅一個月,就因為服用了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紅丸”,離奇駕崩,史稱“紅丸案”。光宗一死,他年僅十六歲的兒子朱由校即位,是為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對治國理政毫無興趣,卻癡迷於木工活,堪稱一代“木匠皇帝”。他整天躲在後宮,擺弄那些木頭,打造各種精巧的木器,把朝政大權交給了大太監魏忠賢。這魏忠賢,本是個市井無賴,自閹入宮後,憑借著溜須拍馬的本事,得到了熹宗的寵信。他結黨營私,網羅了一大批阿諛奉承之徒,號稱“閹黨”,與東林黨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閹黨在魏忠賢的帶領下,大肆迫害東林黨人。他們捏造罪名,將東林黨領袖楊漣、左光鬥等一大批忠臣良將下獄。這些東林黨人在獄中受儘折磨,卻始終不屈。楊漣被閹黨用大鐵釘釘入頭部,左光鬥被折磨得體無完膚,但他們至死都在為國家和正義抗爭。魏忠賢還下令拆毀天下書院,打壓言論,禁止講學,妄圖徹底消滅東林黨。一時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正直之士紛紛被迫害,明朝的政治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在魏忠賢專權的黑暗時期,明朝的邊疆戰事也愈發吃緊。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隊,接連攻占了沈陽、遼陽等重要城市,明朝在東北地區的防線不斷收縮。為了抵禦後金的進攻,明朝啟用了袁崇煥。這袁崇煥,可是一員難得的猛將,他深知後金軍隊的厲害,便在寧遠城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配備了當時先進的紅衣大炮。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領十三萬大軍,進攻寧遠。袁崇煥率領全城軍民,誓死抵抗。他身先士卒,親自登上城樓指揮作戰,用紅衣大炮猛轟後金軍隊。努爾哈赤萬萬沒想到,小小的寧遠城竟如此難攻,他的軍隊死傷慘重,自己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這寧遠之戰,是明朝對後金作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極大地鼓舞了明朝軍民的士氣,也讓努爾哈赤遭遇了生平罕見的慘敗。努爾哈赤回到沈陽後,因傷勢過重,不久便病逝了,他的兒子皇太極繼承了汗位。
皇太極即位後,深知寧遠城難以強攻,便改變策略,繞過寧遠,從蒙古繞道入關,直逼北京。袁崇煥得知後,急忙率軍回援。皇太極忌憚袁崇煥,便施展反間計,故意讓明朝的太監聽到假情報,說袁崇煥與後金有勾結。昏庸的明熹宗竟信以為真,將袁崇煥下獄,最終處以淩遲之刑。袁崇煥之死,讓明朝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也寒了天下將士的心。
天啟七年,明熹宗駕崩,因其無子,由弟弟朱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也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即位之初,便展現出了鏟除閹黨的決心。他先是穩住魏忠賢,讓他放鬆警惕,隨後一舉將閹黨一網打儘,魏忠賢被貶到鳳陽守陵,途中畏罪自殺。崇禎皇帝鏟除閹黨,本是重振朝綱的好機會,可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再加上明朝積弊已久,已難以挽回頹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崇禎年間,明朝麵臨著內憂外患的雙重困境。內部,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中以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最為強大。李自成出身貧苦,他率領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深得民心,隊伍迅速壯大。張獻忠則轉戰南北,攻城略地,給明朝的統治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外部,皇太極不斷侵擾明朝邊境,還將後金改名為大清,野心勃勃地想要入主中原。
崇禎皇帝為了應對內憂外患,不斷加征賦稅,調集大軍圍剿起義軍和抵禦清軍。可這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使得更多的人加入了起義軍。明朝的軍隊也是軍心渙散,戰鬥力低下,在與起義軍和清軍的戰鬥中屢戰屢敗。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走投無路,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就此覆滅。而此時,吳三桂鎮守山海關,他本是明朝的山海關總兵,手握重兵。麵對李自成的招降和清軍的拉攏,吳三桂猶豫不決。可就在這時,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霸占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清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長驅直入,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開始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曾經輝煌一時的明朝,曆經兩百多年的風雨,最終在農民起義和清軍的雙重打擊下,黯然落幕。但明朝的故事,卻成為了曆史長河中一段波瀾壯闊的篇章,令人感慨萬千。那清軍入關後,又將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統治?中原大地又將迎來怎樣的風雲變幻?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短故事誌請大家收藏:()短故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