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雜記:三聾奇事_短故事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短故事誌 > 故事雜記:三聾奇事

故事雜記:三聾奇事(1 / 1)

三聾奇事

大宋熙寧年間,江州府轄下的青石鎮有樁奇事:鎮上突然冒出三個聾子,一個是茶館掌櫃周阿滿,一個是藥鋪學徒林小乙,還有個走街串巷的貨郎王大麻子。這三人平日裡八竿子打不著,卻因一場離奇遭遇,被命運拴在了一起。

周阿滿的"聽風茶寮"開在鎮西頭,青瓦白牆,門前掛著褪色的茶旗。他生得圓頭圓腦,笑起來眼睛眯成兩條縫,泡得一手好碧螺春。出事那日清晨,他像往常一樣燒水煮茶,突然覺得耳邊嗡嗡作響,再聽隔壁豆腐西施的叫賣聲,竟隻剩一團模糊的虛影。他驚恐地打翻茶碗,滾燙的茶水潑在手上也渾然不覺——耳朵,竟這般沒了聲響。

林小乙在鎮東"回春堂"當學徒,十七八歲的少年,生得眉清目秀,最愛捧著醫書研讀。那天他正跟著老郎中辨認藥材,突然感覺腦袋發沉,老郎中的叮囑聲越來越遠,最後化作一片寂靜。他慌得打翻藥罐,看著老郎中焦急的手勢,卻怎麼也讀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而王大麻子背著貨擔,搖著撥浪鼓穿行在街巷時,也遭遇了同樣的變故。原本熱鬨的市井喧囂,突然如被掐住脖子的蟬,瞬間沒了聲息。他驚恐地丟下貨擔,看著路人張嘴說話,卻隻看到嘴唇翻動,再無半點聲音傳入耳中。

三個人互不相識,卻在同一天聾了,消息很快傳遍全鎮。有人說是得罪了灶王爺,有人說是衝撞了夜遊神,還有人說這是瘟疫前兆。青石鎮人心惶惶,連平日裡最熱鬨的集市都冷清了大半。

三日後,城隍廟前突然貼出一張告示。新任縣令陳青天到任,聽聞此事,決定親自過問。陳縣令是兩榜進士出身,為人清正,最不信怪力亂神之說。他命人將三個聾子帶到縣衙,仔細問詢。

周阿滿比劃著寫下:"那日晨起,隻覺耳邊如塞棉絮,隨後便聽不見聲響。"林小乙顫抖著寫道:"當時正在辨認藥材,突感天旋地轉,醒來便失了聽覺。"王大麻子更是畫了個大圈,歪歪扭扭寫著:"走在路上,撥浪鼓突然不響了,我還以為壞了,誰知..."

陳縣令看著三人的陳述,眉頭緊鎖。他命衙役取來銅鑼,在三人耳邊用力敲響。周阿滿嚇得跳起來,卻依舊一臉茫然;林小乙下意識捂耳,眼中滿是困惑;王大麻子更是擺擺手,指著耳朵直搖頭——三人確是真聾無疑。

正當陳縣令一籌莫展時,師爺湊上來小聲說:"大人,城外慈雲寺有個了然和尚,據說能通陰陽,或許..."陳縣令雖不願信,但眼下也無他法,隻好帶著三人前往寺廟。

了然和尚年逾古稀,身披灰色袈裟,慈眉善目。他讓三人在蒲團上打坐,閉目凝神許久,突然睜開眼道:"三位施主,你們可曾在五日前去過城西亂葬崗?"

三人聞言大驚,不約而同點頭。周阿滿寫道:"那日茶寮缺柴,我去亂葬崗附近砍些枯枝。"林小乙寫:"老郎中讓我去采一種草藥,說亂葬崗附近才有。"王大麻子畫了個貨擔,又畫了條小路,意思是抄近路經過。

了然和尚長歎一聲:"五日前,有個含冤而死的書生下葬於此。那書生寒窗苦讀十載,卻被人頂替了科舉名次,悲憤交加,投井自儘。他怨氣太重,魂魄不散,正巧撞上你們三人,便借你們的耳朵一用,想要訴說冤情。"

陳縣令聞言,心中一震:"大師可有破解之法?"

了然和尚雙手合十:"唯有查明真相,替書生申冤,方能解此怨氣。隻是..."他看了眼三個聾子,"在此期間,他們的耳朵怕是要不回來了。"

陳縣令當即決定徹查此案。他帶著衙役來到亂葬崗,開棺驗屍,發現書生脖頸處果然有一道勒痕,並非自儘。順著線索追查,很快鎖定了罪魁禍首——當地富紳之子趙有財。原來,趙有財嫉妒書生的才學,買通考官,頂替了他的功名。書生得知真相後上門理論,卻被趙有財派人殺害,偽造了自儘現場。

公堂之上,麵對鐵證,趙有財終於認罪。陳縣令判他斬立決,為書生討回了公道。

案子了結那日,三人正在城隍廟燒香。突然,一陣清風拂過,周阿滿聽見了廟祝敲木魚的聲音,林小乙聽到了香客們的祈福聲,王大麻子更是興奮地大喊:"我聽見撥浪鼓響了!"

消息傳開,全鎮百姓都感歎陳縣令斷案如神。而周阿滿、林小乙和王大麻子,經此一事竟成了莫逆之交。他們合資在城隍廟旁開了家"三耳茶樓",周阿滿泡茶,林小乙識藥,王大麻子跑貨源,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有人說,那書生的魂魄一直在暗中保佑他們。也有人說,這是上天感念他們無意間幫了冤魂,特賜下這段機緣。不管怎樣,青石鎮的這段奇事,連同"三耳茶樓"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每當夜幕降臨,路過茶樓的人,還能聽見裡麵傳來爽朗的笑聲,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神奇而溫暖的過往。

喜歡短故事誌請大家收藏:()短故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九叔:洞天福地,種田百倍返還 混沌天訣 登雲天 武道黃天 超級鋒暴 從執教皇馬開始 時空裡迷失的愛 留子已是星際第一,啥時接我回家 人在古代學醫,永夜末日來了! 陽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