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蛛網
大清鹹豐年間,徽州府歙縣有個名叫李青崖的書生,家中世代行醫,到他這一輩卻獨愛舞文弄墨。十八歲那年,他赴京趕考落第,心灰意冷之下回到故裡,整日把自己關在祖宅西廂房,對著滿牆書卷唉聲歎氣。
這座祖宅年久失修,西廂房的牆角處結著一張巨大的蛛網,蛛絲泛著詭異的銀灰色,在月光下微微發亮。李青崖起初並未在意,直到某個雨夜,他在燭火下讀書時,忽然瞥見蛛網上懸著個指甲蓋大小的物件——竟是一枚晶瑩剔透的玉墜,雕著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
"哪來的?"李青崖起身湊近查看,指尖剛觸到蛛絲,整麵蛛網突然泛起漣漪,玉墜化作一縷青煙消失不見。他揉了揉眼睛,隻當是連日苦讀產生的幻覺,卻不知自此刻起,命運的絲線已悄然纏繞上他。
三日後,隔壁王家辦喜事,吹吹打打的喜樂聲傳進院子。李青崖站在窗前張望,忽見花轎裡走下一位新娘,紅蓋頭下露出的一截手腕,竟戴著與那玉墜一模一樣的蝴蝶銀鐲。他心頭一顫,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
喜宴散場後,李青崖躲在王宅牆外,直到月上中天,才見個丫鬟提著燈籠出來倒夜香。他壯著膽子攔住丫鬟,掏出幾文銅錢打聽:"敢問姑娘,新娘腕上的銀鐲..."丫鬟左右張望一番,壓低聲音道:"這鐲子是小姐的命根子!聽說她小時候落水,被個白胡子老頭救起,醒來就多了這鐲子,還說..."丫鬟突然打住,匆匆跑回院內。
李青崖越發好奇,第二日扮作郎中,以義診為由進了王宅。見到新娘時,他驚得險些打翻藥箱——這女子生得膚白勝雪,眉眼間卻透著股說不出的哀怨,竟與他昨夜夢中所見的白衣女子一模一樣!
新娘名叫王婉娘,見李青崖盯著自己手腕發愣,輕輕歎了口氣:"公子可是想問這鐲子?實不相瞞,我自幼能看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這鐲子...是用來鎮邪的。"她解開袖口,腕間赫然有道暗紅的勒痕,"每逢十五月圓,就有黑影纏上我,唯有鐲子能保平安。"
李青崖聽得頭皮發麻,鬼使神差地說起西廂房蛛網和玉墜的事。婉娘臉色驟變:"那蛛網是...是鎖魂網!公子可知,二十年前你家祖宅曾發生過一樁慘案?"
原來,李青崖的祖父李鶴年本是當地名醫,卻因拒絕為貪官治病,被誣陷入獄。師母為救丈夫,懸梁自儘。臨死前,她將滿腔怨氣織成蛛網,困在西廂房角落,專等有緣人解開怨氣。而那玉墜與銀鐲,本是一對法器,能溝通陰陽。
"鎖魂網每隔二十年現世一次,選中的人若七日之內不解開其中秘密,就會被蛛絲抽走魂魄。"婉娘從懷中掏出半塊玉佩,"這是白胡子老頭給我的信物,或許能幫到公子。"
當夜,李青崖攥著玉佩走進西廂房。牆角蛛網在月光下泛著幽光,蛛絲竟化作密密麻麻的小字,拚湊出當年師母留下的血書:"鶴年吾夫,吾以命相護,望你歸來後,將貪官惡行公之於眾..."
他恍然大悟,原來祖父出獄後不久便鬱鬱而終,未能完成師母遺願。李青崖跪在地上,對著蛛網重重磕頭:"孫兒定當完成祖輩遺願!"話音剛落,蛛網轟然碎裂,玉墜重新出現在他掌心。
第二日,李青崖帶著血書和證據,冒死向知府狀告當年的貪官。知府大為震驚,派人徹查後,將貪官及其黨羽一網打儘。消息傳開,百姓拍手稱快。
而李青崖與婉娘,因這段奇遇暗生情愫。成親那日,花轎路過西廂房舊址,一陣清風拂過,牆角開出幾朵雪白的小花,遠遠望去,恰似一張消散的蛛網。
此後數十年,歙縣老人們常指著城西李家老宅說:"莫小瞧那牆角蛛網,看似困住了冤魂,實則是在等個有緣人,還世間一個公道。"而李青崖和婉娘的故事,也成了當地婦孺皆知的傳說,告誡後人:善惡終有報,公道自在人心。
喜歡短故事誌請大家收藏:()短故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